“两年消黑、三年除劣”,“十三五”期间,上海让5000余条河道消除了黑臭,1.88万个水体的水质摆脱了劣V类。如果说过去五年,上海治水重在找到并拔除污染水体的病根,那么新的五年,上海治水的重点是给水体做“手术”后的调养及美容,让市民因身边有健康美丽的河湖而幸福。

   昨天,上海宣布全面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2025年,建设5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覆盖约3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1%;到2035年,覆盖全市的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全部建成。

   参照河长制,流域治理落到实处

   和国内多个省市不同,上海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并非专业上的流域概念,更像是一种行政区划。中心城区基本以一个区为一个“小流域”,郊区主要以一个街镇为一个“小流域”,全市共划分为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每个“小流域”还下设若干治理单元,中心城区以骨干水系为治理单元,郊区以村落水系为治理单元。

   比如,上海计划到2022年先建成15个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其中,宝山区有罗泾镇、罗店镇这两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罗泾镇下设洋桥村、塘湾村、新陆村、海星村、花红村等治理单元,罗店镇下设远景、联合、罗溪、罗店大居等治理单元。

   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表示,将行政区划作为“小流域”来治水,相较于传统的流域概念,更能明确责任,进而开展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参照河(湖)长制,上海所有“小流域”及下属治理单元都有对应的行政区划,有对应的地区行政负责人及河(湖)长,让河湖更加健康美丽也就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打通臭水沟,从一条河变成水网

   昨天午后,暖阳洒在航头镇长达村的园沟河上,河边的桃花粉粉嫩嫩,随风轻舞,正在“孵太阳”的十九组村民倪秦妹和马林芳脸上写满惬意。“住了30多年,没想到身边的臭水沟竟能变成这样!”倪秦妹说,自己家正对面的这片水域原本只是五六个不相连的土坑,里面积的雨水和烂泥每到天气晴好时就发臭,还滋生蚊虫。

   作为航头镇试点治理单元的管辖河道,园沟河把土坑打通,引入周边河水,加上原有的水体,形成总长700多米的水网,再铺路修桥,在河岸边种植自然草坡,辅以原本农家自种的水蜜桃树,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打卡点”。

   完成蜕变的园沟河,是全市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后的缩影。市水务局农水处处长宋建锋表示,和以往的河道治理不同,流域治理更重视三点:治理目标从水环境改善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方式从单条河段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治理内容从以污染源治理为主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跨界新课题,聚焦五个新城建设

   有人会认为,重在给水体做调养和美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就难度而言,似乎不及之前的消除黑臭和消除劣V类。但在治水的专业人士看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复杂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水务部门表示,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不再局限于河道本身的治理,而是要涉及水网、绿网、路网、管网这四张“网”的统筹,不仅要水清岸洁,更要让联通各条河道的整个水系经得住考验,还要打通水系及周边的空间,实现河湖联通、河水流通、河岸贯通,并丰富空间内的绿化等生态环境,使得景美、怡人。

   从评价指标上,上海制定了一套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水土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等三大类11项评价指标,其中多项指标均为上海河湖治理上的创新。比如,美丽乡村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必须高于90%,林草面积占比必须高于85%,畜禽养殖粪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不得低于96%,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不得低于80%,还有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必须达到100%。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覆盖水务、建设、绿化市容、农业、生态环境、规划资源等多个部门,更加考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据了解,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还将聚焦五个新城建设,到2025年,上海将至少有5个专属于五大新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启动或完成建设。(记者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