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申城足球记忆:老上海足球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

2018-07-02 15:10:00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申城足球记忆

  上世纪30年代,一场由上海各大学的足球精锐组成的东华足球队与西商队(英侨商人)比赛中,东华队以6:2大胜。  资料图片

  眼下,2018俄罗斯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事点燃了全世界球迷的热情。

  众所周知,上海也是一座有着深厚足球积淀的城市。开埠后上海的第一场足球赛何时举办?老上海的华人足球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1949年后,上海足球事业又怎样为中国足球发展蓄积力量?……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属于申城的足球记忆。

  上海开埠后的第一场足球赛与校园足球热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激战正酣,不夜的“魔都”苍穹下多少球迷昼夜颠倒地观赛,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在清朝末年,现代足球运动就已经现身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近代竞技体育开始传入,教会学校得风气之先,跑步、跳远、投掷铅球等运动在校园里落地生根,球类运动尤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时值清末,学生们的头上还梳着辫子,踢球的时候辫子满场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人称“约翰辫子军”。西风东渐,上海人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受了现代足球这个“洋玩意儿”。

  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吸引了不少校园内外人士前来观看。此后,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的校际足球对抗赛每年举行主客场两次比赛,两队交锋多次,互有胜负,甚至有人把它比作一年一度的剑桥与牛津、哈佛与耶鲁的划船赛。踢来踢去,比赛已不再是两校的事,而成为上海的一个盛大的节日。一到比赛日,“观众动辄万千,学校邻近,倾巷以赴”,盛况“无逊于浴佛节之静安寺庙会”。

  后来,又有了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的足球队参加,但仍以圣约翰大学、南洋大学和沪江大学足球队实力最强,暨南大学因华侨子女众多,成绩也不俗。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为翘楚。

  学校举行比赛时,往往由校长亲自带队,学生、球迷和家长都会前来观赛助威,赛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热烈的气氛感染在场的所有人。比赛结束,得胜者欢呼雀跃,失败者唉声叹气,旁观者津津乐道。

  当年,年过不惑的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谢六逸酷爱足球,逢球必看。后来他嫌做场边客不过瘾,干脆在复旦新闻系组织了一支球队,自己担任守门员之职,因水平高超,被人称为“门神”。由此可见足球运动在校园里的风行。

  老上海足球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

  与其他西方体育运动一样,现代足球在上海的传播路径也是从租界到华界的。早在清同治年间,生活在上海租界的外国侨民就开始让足球成为都市时尚了。随着外侨球队增多,球赛也随之多了起来。1867年出现了行业管理的足球会,但当时还没什么正规比赛。到1902年成立了上海足球联合会,上海人称之为“西人足球联合会”,简称“西联会”。从此,上海开始有了一系列正规足球赛。

  而对上海足球来说,1924年是个应该被记住的年份。那一年,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足球组织——上海中华足球联合会成立。不仅组队参加西联会的比赛,还举办了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足球联赛——上海中华足球联赛。由此不仅改变了上海足坛西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还促使华人社会业余球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中华足球联赛举办第1届时只有4支球队,到第5届已有49队参加。

  1926年,由中华足联组织的乐华队首次参加了西联会的国际杯比赛和当时上海最高水平的史高托杯联赛,在上海足坛引起轰动。第二年,乐华队获得西联会甲组赛冠军、高级杯赛冠军和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一年连中三元,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西联会在年度报告中称:“在上海,外来参赛队的增加非常引人注目,而中国人对该运动不断倾注的热情也值得关注。”

  回溯近代上海的足球运动,从1924年上海成立中华足球联合会到1930年乐华队解散,可以看作上海足球的第一个高峰期。足球水平提高很快,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既与当时体育运动的普及发展、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有关,也与国人欲与洋人一比高下的政治热情密不可分。

  上世纪30年代后,上海工商经济实力强劲,体育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扶植,足球队更多了,继续与洋人球队对抗,也取得了不俗战绩。这是近代上海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足球热土

  现代足球伴随工业文明而产生,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的城市,上海成为现代足球运动最早传入中国的城市之一。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基础领先的上海自然也成了足球发展的一块热土,上海足球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与其他地区不同,那时上海涌现出的一代足球名将并非出自专业体校或部队体工队,而是来自于工人阶级。上世纪50年代初,足球运动首先在上海的工矿、企业、学校中普及开展。据1954年统计显示,全市有基层足球队2207队,队员18699人,其中工矿、企业占61.4%。至1955年,工人队仍占60%。

  1951年10月,上海市足球集训队成立,以后又成立了以上海队员为主的华东队和上海青年足球队。1953年2月25日,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在上海拉开帷幕,揭幕战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开球。在这届赛事上,由中学生为主的上海青年队以4胜1平的战绩最终问鼎冠军。是年底,华东体训班足球队成立,开始了全脱产的训练。一年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市队。

  在那个年代,上海足球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了。1956年,全国开始组织甲级联赛,第一年甲级联赛上海队即获第二名。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上海入选国家队的队员更是多达20余人。

  1981年,经历“文革”低潮后的上海足球重新振作,晋升为甲级队,并在1983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冠军。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足球运动职业化的深入发展,上海出现了中远、申花、上港、申鑫等职业俱乐部,培养出了一大批上海本土的优秀球员。许多沪上名将成长为全国家喻户晓的顶级足球明星,也成为中国国家队的中流砥柱。去年,申花队再夺足协杯冠军,为上海这座足球底蕴深厚的城市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的足球荣耀仍将继续。

  (本文综合自看看新闻网、上观新闻、“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 韩晓余

足球记忆:老上海足球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

上世纪30年代,一场由上海各大学的足球精锐组成的东华足球队与西商队(英侨商人)比赛中,东华队以6:2大胜。1843年上海开埠,近代竞技体育开始传入,教会学校得风气之先,跑步、跳远、投掷铅球等运动在校园里落地生根,球类运动尤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