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沪CPI为何连续三年高于全国? 构成及权重调整

2017-05-17 08:46:00来源:劳动报

  原标题:沪CPI为何连续三年高于全国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1.6%,其中,居住类价格上升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0%,食品烟酒类价格上升0.2%。

  根据官方发布的历月CPI数据,上海的CPI自2014年1月以来,连续三年每个月均高于全国。记者获悉,根据每五年一次基期轮换的原则,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都会进行调整,而食品价格权重的下调和居住类服务类价格的上调是原因所在。

  食品类权重已低于三成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相关人士解释称,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会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而食品权重的下调和居住权重的上调是大势所趋。“近几轮的调整趋势就是居住类和医疗、教育等服务类的权重出现上升,而食品类的权重则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调。”据透露,如今的食品类权重已经低于3成,而服务类的权重则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上浮。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食品的权重或将还有下调的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期调整是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切实保障CPI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调整的依据是基期年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调查数据以及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必然发生变化,食品价格权重的下调和居住价格的上调是大势所趋。”

  CPI目前处于温和区间

  “CPI反映了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同时也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相关人士指出,CPI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上海在2%左右的CPI同比涨幅,处于温和区间。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曾在解读一季度上海CPI数据时指出,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房屋的租金价格、医疗服务保健类的服务价格、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今年总体副食品价格和去年相比会有一些下降。物价处在比较平稳、温和的状态,预计今年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相衔接的目标能够完成。”

  “一直以来,上海的主副食品供应体系比较稳定,使得其价格相较于全国更为稳定。但是食品价格存在一个比较效应。比如猪肉价格猛涨,也会拉动一些其他品类出现跟涨的情况。政府能做的,就是从供应端着手,尊重市场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确保物价水平平稳运行,同时在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领域进行一些调整。最终,市场会给出一个答案。”

  据介绍,CPI的数据,还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对汇率的调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参考作用。

  临时价格补贴已发3个月

  物价的变化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最新的本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自去年10月起,一旦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5%,或者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6%,包括本市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以及符合本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规定、享受生活救助的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均将获得价格临时补贴。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按人进行补贴,每人一次性给予31元。从去年10月至今,本市已经出现三个月CPI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5%的情况。阮青表示,上海针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覆盖的人群在100万人次左右,涉及资金三千多万,该机制的总体效果比较好。

编辑: 韩晓余
关键词: CPI;权重;涨幅;临时价格;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