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喝"鸭奶",吃"六豆"…网红“沪普”背后是方言失传!

2017-03-03 15:04:00来源:新民晚报
图说:网红“沪普”背后是方言失传! 网络图
  据新民晚报消息 把“椰奶”说成“鸭奶”,把“绿豆”说成“六豆”,“脚踝”竟说成了“脚馒头”……这两天,一则《听爸妈讲上海普通话真是笑死人》的帖子蹿红网络,说的是年经的80后、90后爸妈为老人带孙辈时不时嘣出的“上海普通话”而急得跳脚。语言专家表示,在家庭环境里,当祖辈不能熟练地说普通话时,还是以沪方言与孩子对话为好。
  这则帖子感叹:“爸妈那一代人上学的时候普通话普及率还没有那么高,于是就创造了‘上海普通话=上海话直译的普通话’。有时候想说普通话,但脱口而出就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文中列举了现在老一辈上海人平时所说的几个最典型的“沪普”,令人忍俊不禁:“晚上来我家擦麻将啊(搓麻将)”“每家人家一本付口布(户口簿)”“含菜肉丝面(咸菜)”“这杜闸蟹很脏很脏的(蟹很壮)”“明天早饭猪要次吗?要次菜猪还是八宝猪(吃粥)”“年夜饭小菜有清炒花仁(虾仁)”“月米真好次(玉米)”“我把衣服浪出去(晾衣服)”“卖子呢(袜子)”……至于有些老人常说的“头浆”,切莫以为是惊悚的“脑浆”,而是指“豆浆”。最把人吓出一身冷汗甚至急着想报警的,要数乘地铁时听到的“沪普”对话了:“侬几号死啊?”“我2号死呀,侬几号死?”“我8号死,哦勿对,搞错特了,我是4号死。”“哦,我直接1号死,方便来死额。”“我勒松江,只能9号死了。”
  嘉定区广播电视台沪语播音员俞慧说:“上海本地老人跟着孩子说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大多源于孩子对他们的要求。有一次乘公交车,我就亲耳听到一位老人跟孙儿对话,把红绿灯说成‘哄灯’‘六灯’,真的听不下去啊,可能是小孩子硬要老人说普通话的,但为什么就不能说上海话呢?”俞慧认为,不应该把嘲笑指向老人,因为他们年轻时基本上没有普通话的环境,现在他们上了年纪,再要去培训他们说标准的普通话显然是不现实的。更可叹的是,现在沪语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了,尤其是在与孙辈相处时,老人们说出“沪普”实属无奈,批评指责老人不学普通话肯定是不公平的。
  小学语文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丁炜表示,用不着对老人说“沪普”大惊小怪,也不用像有的网民担忧的那样,认为在接触了这些“沪普”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普通话能力。“现在根本用不着担心小孩子的普通话说得是否标准,小学里几乎都是普通话的天下,要担心的倒是上海话的失传。看看现在很多本地人的家庭,家长一旦与孩子对话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普通话,以至于爷爷奶奶也跟着弄出了搞笑的上海普通话。没有了方言,本地的传统文化也难以真正传承。因此,有必要呼吁上海的中小学应当开设沪语课程,让孩子喜欢和自如地运用上海方言。”她说。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方言;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