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频道 > 头道鲜

央广网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抗虫调控新机制

2017-01-09 18:33: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9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幼苗破土,丛林披绿,植物开始了新的生长周期。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实,固着生长的植物要面对不同种群、日益频繁的害虫侵袭,而过于活跃的防御反应大量消耗物质与能量,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那么,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抗虫反应呢?已知动物和人在一生中免疫反应由盛到衰,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衰老。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植物抗虫抗能力是否也会衰退呢?今天,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茉莉素响应衰减和植保素积累调控植物抗虫性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论文,报道植物抗虫反应的这种时序性变化及调控机制。

中科院院士陈晓亚介绍研究成果
  茉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抗虫激素。在正常情况下,茉莉素信号处于静止状态。当植物遭受昆虫袭击时,一类被称为JAZ的蛋白迅速降解,释放茉莉素信号从而激发抗虫反应。陈晓亚、毛颖波领导的课题组分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在不同生长期的抗虫能力,发现防御响应由强变弱,但抗虫性却由弱变强。这种相反相成的抗性变化是如何调控的呢?通过与王佳伟课题组合作,他们发现微小核酸miR156在茉莉素信号输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156被称为植物的年龄因子,其水平随着植物的生长稳步下降,导致所靶向的SPL蛋白含量逐渐升高,促进植物的成熟并最终进入生殖期开花结果。研究发现,SPL能够与防御开关蛋白JAZ结合并阻碍其降解,导致抗虫反应弱化。既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抗虫反应呈衰减趋势,又是什么使得成年期植物反而更加抗虫呢?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老植物可能积累更多的有生物活性防御化合物。这启发了研究人员对拟南芥中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抗虫成分(如芥子糖苷)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积累,不断充实植物的组成性、持久性抗虫能力,从而弥补了抗虫激素信号的衰减。
  虫害是农业生产和林木保护的巨大威胁,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量使用农药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说,这项发现不仅揭示了植物精妙的抗虫机制,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害虫防治策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韩晓余

关键词:中国科学家;植物;抗虫;调控;新机制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中国科学家在人类抗体重排机制起源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的资助下,最近中山大学徐安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六亿年前重组激活酶(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016-06-12 23:32:00

中国科学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以基因组DNA和组蛋白的共价修饰为主要标志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前沿快速发展的热点领域,其中组蛋白甲基化对于基因的转录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2016-02-19 19:50:00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绘制出铁皮石斛全基因组图谱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绘制出铁皮石斛全基因组图谱,在药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成果于1月12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公开发表。这是世界兰科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2016-01-12 21:2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