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球最大!“上海卓然”生产的380万吨/年重整装置整体发货

2018-06-29 22: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29日消息(记者杨静)今天(29日)一艘12,000吨级的驳船载着4台长23.21米、宽18.9米、高40米、每台重约1500吨的连续重整加热炉,缓缓从南通码头出发,驶向舟山港浙石化炼油基地。这些如同钢铁森林般的庞然大物,是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炼油环节中380万吨/年重整装置核心设备,也是目前全球单套规模最大重整装置。设备制造方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然)采用工厂模块化设计制造、码头集成组装、整炉海运发货、装置现场液压车顶升就位的一站式交付模式。
  据了解,以往炼油重整装置采用分片模块运输至业主基地,现场安装调试至少需要花10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安装建成投产,现在整体集成模式发货仅需要五个月;此次发货的6000吨产品吨位也创造了重整加热炉设备单船海运的吨位之最。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实现了首次在码头集成安装、整炉海运发货至装置现场的历史性突破,是目前国内连续重整装置整炉供货模式的成功典范。实际上国外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采用石化装备整体发货模式,而国内是近年来才刚刚开始尝试采用整体发货模式。卓然作为中国工业大型装备模块化、集成化制造的专业生产商,陆续为石化企业提供更多的大型工业炉设备,将打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共同带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升级。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红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卓然通过一系列国内外大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现场服务经验后,已经形成了能快速满足国内外客户要求的供货能力,产品也实现了乙烯裂解炉、转化炉、炼油加热炉与余热装置的全覆盖。
  谈到还要有哪些制度、机制需要马上突破,才能够立足长三角,面向全球参与竞争?张锦红坦言:
  “工业炉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集中,而应重视产业的衔接,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功能整合。这里政府的引导机制必不可少,如果产业重复建设,各地产业同构,难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集聚质量水平的不足。一个健康发展的区域工业炉产业集群必然是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化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达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链接发展,进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在大型石化装置的EPC工程模式激发下,卓然正以协同制造为基础,以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为导向,精心打造长三角地区工业炉装备的产业链平台。”
编辑: 林馥榆

“上海卓然”生产的380万吨/年重整装置整体发货

今天(29日)一艘12,000吨级的驳船载着4台长23.21米、宽18.9米、高40米、每台重约1500吨的连续重整加热炉,缓缓从南通码头出发,驶向舟山港浙石化炼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