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曲阜7月6日消息(记者唐磊 通讯员孔大儒 孔潇)“清洗、上纸、捶碑、上墨、晾干、起纸,每一步都要沉住气。”7月6日,在曲阜碑帖拓制基地里,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片制作技艺”传承人、曲阜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周龙涛正手持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专注地进行擦拓工艺。随着不断揉擦,石碑上方的纸面字体逐渐清晰,一幅碑帖拓片作品已经初具雏形。

曲阜碑拓技艺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曲阜存有两汉以来历代碑刻6000余块,乙瑛碑、孔宙碑、史晨碑、张猛龙碑、贾使君碑……一块块斑驳的石碑,记录着千年以来不断传承的智慧。曲阜拓碑业历史悠久,技法很多,其拓本清晰精美,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曲阜碑拓技艺传承人,周龙涛已经入行几十年了。对于拓片,他有独特的情怀:“拓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时候,孩童从启蒙时就要练习写字,写字的第一步就是临帖,所以这种法帖、碑帖、拓片在古人眼里是非常珍贵的。”周龙涛介绍,曲阜保存的汉魏碑刻闻名于世,其拓片被视为汉隶、魏碑书法的范本,明清时期,碑学的兴起带动了曲阜碑帖拓制行业的空前兴盛,直接推动了拓片制作技艺的迅速发展,拓制更加精致,范围不断扩大,种类和方法更加多样。

以碑刻石刻为母本的拓片制作技艺是为了保存文字图案而诞生的一项传统技艺,所拓印的碑帖是古代学习书法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毛笔书法应用的减少,临帖学习书法逐渐变得小众,这给传统的碑帖拓片制作技艺带来了强烈冲击。周龙涛一直在找寻“出路”,“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积极培养下一代,培养传承人以及爱好者;另一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文创产品,比如我们把拓片做成适合现代学校里学生临帖的册页型、手卷型的字帖,包括这种印刷体、印刷本,也包括对原拓进行分装。”周龙涛说。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曲阜碑帖拓制技艺被山东省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龙涛团队里的老艺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艺人,在继承碑帖拓制技艺的同时,不断发掘传统拓制技术,除了“扑拓”技艺外,还发展了“擦拓”这一特有的拓片制作技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一技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种“修学游”“研学游”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曲阜体验到传统碑拓技艺的魅力,这一古老的技艺正重新焕发光彩。

编辑:潘可鑫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