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为西部树立制造强市典型样板

2017-02-25 09:38:00来源:成都日报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下大力气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随着成都跻身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有力助推成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进一步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成都也以创建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着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国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

  【一线探访】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新能源物流车 将于下半年批量生产交付

  在2016年12月中国首届“新能源物流车实况运用挑战赛”中,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在7个项目比赛中,取得了5个“第一”的成绩,成为获得奖项最多的车企;今年1月底,2017年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推荐目录发布,共36款新能源物流车入选,雅骏及其合作企业6款车型入选,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在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雅骏新能源汽车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市场销售的火爆,让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层及销售团队马不停蹄。“光是需要紧急交付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000多台,订单还将继续暴发式增长。”雅骏汽车副总裁范永军边说边走进位于龙泉驿区的雅骏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目前,公司销售的范围除成都外,也遍及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昆明及山东等省市。

  对于节节高升的销量,范永军最担心的还是产能问题。仅在今年,公司销量有望达到13000台,并将重点开拓10个以上的省市新市场。“基于市场良好的预期,公司制定了‘百千万计划’,即2017年率先在成都完成建设100个充电站、1000个直流充电桩及销售10000台纯电动物流车;通过复制,2018年—2020年分别在全国销售推广5万台、10万台和20万台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计划。”

  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工业园内,记者看到,投资约70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研发中心、动力电池PACK工厂,已经陆续入驻。“在核心零部件生产上,公司目前已建成完整的电池PACK工厂、整车总装工厂均已投入批量生产。”范永军介绍。

  “新建的实验中心拥有美国ARBIN电池测试仪、振动试验台、大功率电力测功机、BMS开发平台、车联网平台等。”范永军介绍道,强大的研发实力,让公司在技术上有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和研发一代的实力。范永军说,公司成立两年多已获得专利证书44项,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3项外观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在受理审核的各项专利还有125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而公司花了3年多自主正向开发的第二代‘雅骏之星’已通过样车测试,正在进行小批生产测试,将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批量生产交付。”

  “公司还在成都青白江区、广西南宁、重庆万州等地开展分布式生产。”范永军介绍,公司规划5万台产能的雅骏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园目前已在选址,规模更大、更先进的产业园正在积极筹划。“公司计划再用3年时间,继续强化在行业中的技术高地,即在2020年前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型电动物流车。”他充满信心地说。

  【企业访谈】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重大产业化项目提供强力支撑 二期项目预计三季度建成投产

  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离不开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强有力支撑。作为光伏产业领域的“领头羊”,继去年一期1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二期2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也于近日正式启动建设。

  从制绒到扩散,再到刻蚀、退火、镀膜、丝网印刷、测试分选等,整个生产流程要经过7道精密工序,一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才能诞生。除了上下料外,太阳能电池片全部是由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来完成。

  可以说,通威太阳能项目是成都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典型代表。在建设投产过程中,也不断刷新“成都速度”。“一期项目建成3个月后即实现满负荷生产。”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周丹表示,高效、优质产品使项目首期投产3个月盈利超千万。

  良好的市场预期,增强了通威太阳能增资扩产的信心。“虽然二期项目比一期项目产能和规模都要翻倍,施工难度更加复杂,但有一期的建设经验,相信二期建设速度会更快。”周丹表示,二期项目从春节前就已经启动前期动工准备,力争5月完成场平、打围工作,预计三季度完成建设并投产。“届时将达到每天120万片的高效晶硅电池产量。”

  随着通威太阳能双流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各条生产线的逐渐投产,预计到2020年,通威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太阳能电池片企业。

  【专家观点】

  成都市社科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姚毅: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城市定位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升级。”成都市社科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姚毅表示,在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这一过程中,城市经济尤其是城市产业的升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姚毅认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是要不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产业要素结构、产业空间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和提升。

  姚毅表示,成都应更加注重发挥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于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紧抓成都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在壮大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白色家电等基础较好的产业,力争尽快培育成为新的千亿产业。

  姚毅认为,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要紧抓“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机遇,推动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互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协同、科技研发与科技产业相结合、创新创业人才与企业家相结合,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全球高端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激活成都产业发展的创新红利和人才红利。

  此外,姚毅还表示,成都要树立“大集群”发展理念,重点围绕“3+N”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做大做强“大创造”“大制造”和“大车都”三大核心产业功能板块,努力探索园区共建、利税分成、联合招商、政策共享等“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良序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同时,充分挖掘成都作为国家“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战略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成都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水平和能级,着力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部门解读】

  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 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今年,全市将重点推进432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850亿元、争取达到3000亿元,增长30%以上;推进一批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全年计划完成全社会技改投资2200亿元……围绕“157”总体思路,市经信委将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加快构建“3+N”工业发展格局,着力抓好工业投资、园区建设、稳增长、产业升级和企业服务,持续做好工业“竞进拉练”,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社会信息化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抓好工业经济“稳增长”,今年,我市将继续做好工业经济“稳增长”督查,及时掌握各区(市)县工业经济动态情况;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对100户重点监测保障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全市影响较大的企业精准施策,支持企业提速增效。

  同时,着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改造提升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占比。

  此外,我市还将着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1+N”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1+N”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的“1+N”政策保障体系。

  【市民愿景】

  某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高映民:

  大项目投产

  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我们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业务,随着成都汽车产业大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为我们提供更多合作的机遇。我们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更多符合汽车企业所需的零部件。相信将来,我们会成为更多知名厂商的供应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市民王思源:

  大项目落户

  有了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落地,我对成都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以前都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现在随着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加快发展,也为我们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创客郭温铭:

  产业+人才

  助创客圆梦

  大数据、VR产业、机器人产业……完备的产业基础,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撑。对于我们创客来说,有产业基础,更有人才支撑。不论是中试基地,还是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在成都都能找到。如果没有产业基础,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记者 杨彩华 摄影 刘阳)  

编辑: 韩民权
关键词: 工业;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西部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