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7月22日消息(记者 张海东 汪晓青)七月的青海天高云阔,山水壮美,绿草如茵。在高原最美好的季节,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如约而至。

开幕式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这次合并举办的青洽会和生态博览会,是立足青海、服务全国、面向国际,推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具体举措。我们热忱期待与各方一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以此为平台深化合作,共启兴产业、办实业、创事业的征程。”7月22日上午,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在第23届青洽会和第二届生态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说。

展会现场展示青海盐湖资源(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展会现场展示青海农畜产品优势(央广网发 齐伟 摄)

展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二十二载奋进路,桃李正芳华。

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青洽会,经历二十二届的积淀,已成长为国内重要的经贸合作洽谈盛会。去年首次举办的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道路上,正迈出全新的步伐。

在中国对外开放持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的大背景之下,经过22年的蓬勃发展,旨在加快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开放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青洽会,规模从小到大,档次从低到高,实力从弱到强,成果从少到丰,已逐渐发展为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开放的重要窗口,成长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经贸盛会。

展馆一角(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广西展馆新能源车吸引人们的目光(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本次展会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参与国别达到13个,13个省(区、市)政府代表团来青参会、30个省区经贸代表团来青参展,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展会主宾省。活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论坛交流、贸易洽谈活动,让展会成为立足青海、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盛会。

走进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国内国际展馆汇集了来自北京、江苏、广西、山西、四川、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特装展馆,展陈精致,展品丰富;在B馆青海生态馆,以青海“四地”建设为引领搭建的展馆,满目是自然、生态的清新感,和高科技、新产业的时尚感;在C馆藏毯特装展销馆,犹如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让观展人可以在观看精美藏毯的同时,深刻了解藏毯艺术和文化历史。

青海生态馆一角(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展会现场工作人员展示青海非遗文创产品(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今天的青海,正从三江源走来,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能源条件和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奋力建设产业“四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成共识,青海正从经济建设的“大后方”,逐渐发展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支点,和国家向西开放的窗口前沿,青洽会和生态博览会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合作交流、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山西运城展馆现场“硕果累累”(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积极协调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与青海的交流合作,在助推青海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上发挥更大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与青海的战略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支持青海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等领域加快发展,共同为‘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希望大家以本届青洽会暨生态博览会为契机,全面深化交流合作,努力实现项目与资本对接、知识与产业结合、技术与市场互动、创业与投资共赢。”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说。

7月22日,大美的青海、开放的青海、发展的青海,再一次从三江之源走向世界舞台,为促进国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交流互鉴搭建桥梁,为推动国内生态领域经贸合作织就纽带,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多合作发展机遇,为加快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青海力量。

“当前的青海,迈上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新征程。我们一定以此次青洽会、生态博览会为契机,秉承共赢理念,坚持科技创新,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与各方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扎实推进产业‘四地’建设,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努力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说。

编辑:汪晓青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