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泽库11月23日消息(记者樊永涛)候鸟春来冬往,不变的是多杰22年的守护。

每年,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都会途经关秀湿地。如果把候鸟比作是湿地的“精灵”,那么多杰就是这群“精灵”的守护者。

关秀湿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禾茂乡秀恰村泽曲河畔。初冬时节,记者前去采访多杰,从泽库县城向东南方向,翻过一道道山坳,眼前出现一片开阔地,泽曲河蜿蜒绕行在草原,湖泊中万鸟翔集,便是此行的目的地。67岁的多杰看向湿地,嘴里喃喃地说:“时候差不多了,鸟儿们马上就要飞去南方了。”

多杰是泽库县的一名环保志愿者,守护眼前的关秀湿地已有22年之久。一场降雪过后,山光水色中成千上万只鸟类成群飞翔、漫步、栖息、觅食,“百鸟乐园”与空旷寂寥的湿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环保志愿者多杰(央广网发 泽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多杰介绍,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来此地的鸟类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夏季,多杰观测到的鸟类就有190多种,其中就有斑头雁、大雁、白鹭、黑颈鹤、黑鹳、大天鹅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问及为何与候鸟们结下了缘分?多杰说,1999年,多杰搬家到了秀恰村,关秀湿地正位于他家牧场附近。放牧时,多杰发现有人常来湿地捕鱼、猎鸟,虽然当时他不知道这些鸟是什么种类,但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生灵任人捕杀。那一刻,多杰决定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守护它们。

于是,多杰在湿地旁扎下帐篷。清晨6时许,他便从家出发,步行500米来到湿地,开始巡护“工作”。湿地的主体是一片周长近5公里的湖泊,多杰每天的“工作”就是绕湖步行3周。

多杰的“工作”并不繁杂,主要负责沿岸巡视、保护候鸟。虽然工作枯燥,但多杰是个内心细腻的人,这份活也恰恰需要多杰所具备的耐心和细致的性格。每天伴随着日出东方,他为无家可归的候鸟搭建鸟巢,夕阳西下,又踩着最后一抹日落与候鸟们道别回家。遇到干旱时节,多杰总是从远处背上泥土,在湖泊出水口建立个小型水坝,帮助候鸟在湖中觅食。

候鸟们雪后湿地嬉戏 (央广网发 东智加摄)

“工作”一词是多杰妻子告诉记者的。她眼中,丈夫每年有半年时间在与湿地为伴,且雷打不动,早6点出家门,晚7点回家。只有在候鸟南飞的11月至次年4月,多杰才能顾得上家里的家务活。

即便是这样,多杰在冬季也没闲着,还常常去湿地周围捡垃圾,看看有没有人捕鱼。在他眼中,湿地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多杰的守护下,每年的5月至11月,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鸟栖息、繁殖,场面十分壮观。

关秀湿地是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中众多湿地之一,特别是泽曲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水资源供给和涵养水源功能对维持和保障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湿地中的白鹭 (央广网发 东智加摄)

多杰曾担任秀恰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入党。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道路上,多杰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3年,巡护中的多杰看到有人偷捕,便上前进行劝阻,期间发生了争执,对方拿起水桶砸在了多杰头上,一时血流不止,他强忍疼痛,继续劝阻……

2015年,多杰听到有人拿着捕鸟枪在湿地捕鸟,上前制止时,又看到不法分子手里拎着刚刚捕获的候鸟,气不打一处来的多杰立马上前交涉……

湿地中的黑颈鹤 (央广网发 东智加摄)

两次情况,结局都是以不法分子看到拼了命的多杰,落荒而逃。唯一的遗憾是多杰因为手机没有信号,无法报警,事情也不了了之。

后来,泽库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盗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紧紧抓住生态建设不放松,充分发挥建设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职能作用,生态效益明显,多杰也被任命为环保志愿者。“我是一名党员,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对脚下这块土地有感情。”多杰慢悠悠地说道。

夏日的关秀湿地 (央广网发 东智加摄)

这几年,多杰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他要建立一个湿地鸟类公园。在他的规划中,计划将其打造为以湿地恢复和保护为主导,以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核心,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多杰家的条件并不算富有,一家5口人生活全靠经营小卖部和20头牦牛为收支来源,而且多杰身患心脏病已有十几年。面对这些多杰说,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应该做的。

捡完垃圾后,多杰正在休息(央广网发 东智加摄)

泽曲河边,寒风呼啸,阳光下也让人感到剌骨的寒冷,车渐行渐远,多杰渐渐消失在了视野中,临走时那句话却一直在记者耳旁回荡:“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会守护好这片湿地,守护好这里的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