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14日消息(记者樊永涛 通讯员徐志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是联防联控的主战场。在这里,“小巷总理”成为最美战士,逆风而立,无畏前行,温暖着这座城,抚慰着百姓心。

截至目前,本轮疫情波及全国21个省份,其中青海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例(其中海东市1例,西宁市11例)。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青海省西宁市各社区广大干部冲锋在前,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辖区的情况我最了解,我不上谁上”

“宋婷,赶快再核对一下返宁人员人数是多少。”“赵永桂,现在是中午,再去查下5个三无楼院是否有人值守。”“ 李燕萍,库存的防疫物资的具体数字提供给我。”10月31日13时,张梅不停地打电话,嗓子已经嘶哑。“从早上到现在,连接带打,差不多30个电话了。”

48岁的张梅,是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这个社区,管理着23个小区楼院,3286户8456人。连续打完电话,张梅摘下口罩,喝了一大口水。趁着没有电话的空当,张梅抓紧审核工作人员统计的各类数据。

入户排查、电话询访、防疫宣传、隔离疏导、送菜送物……这几天,张梅天天奔走在防疫一线,朝夕忙碌。“我是社区主任,这第一道防线一定要守住,辖区的情况我最了解,我不上谁上。”她笑着说。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居民们开玩笑:“个子不高,小短腿,每天走路像跑一样,真是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其实大家不知道,去年,张梅在处理解决海晏路38号老旧楼院物业事宜时,不慎摔伤造成三裸骨折,虽然腿内两块钢板和十八个钢钉已取掉,但是由于工作原因用腿过度,导致腿部及脚底肌腱没彻底恢复,走路时间长就会让她痛苦不堪。

她的全力投入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丈夫赵武卫也是一名党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经常用自家车帮助社区拉送防护物资、食品设备。丈夫看到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在社区值班,天天吃泡面,饥一顿饱一顿,就到超市买菜买肉,为大家准备午饭,红烧肉、青椒炒牛肉、韭黄鱿鱼海鲜汤……一盘盘色香味美的暖心饭菜让工作人员顿时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有决心和信心战胜疫情。

“我们辛苦点,居民就踏实点”

早上7点,冷湖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毅就出门了。“你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的疫苗接种了吗?核酸检测作做了吗?一定要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讲卫生。”见到辖区居民,刘毅总要提醒这么几句。最近一段时间,这些话成了她的口头禅。在社区工作了13年的刘毅,说话热络,辖区不少居民都熟悉。

冷湖路社区单位多、巷道多、住户多,防控难度大。疫情发生后,刘毅带领以社区委员、小区党员为主的防疫小分队,开展“敲门行动”,逐家逐户进行入户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她把辖区分成9个网格,采取倡议发起来、微信转起来、入户讲起来、喇叭响起来、公告贴起来等方式,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全方位搞好疫情防控。“疫情大考,重在社区,难在社区,我的‘战场’在大街小巷,我负责的是万千百姓,社区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必须死守。我们现在就是居民的守护人,必须把门看紧、把人看住。只有我们辛苦点,居民心里才会踏实。”

不管白天黑夜,刘毅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上级布置任务、群里各种通知,大事小情都要一一落实。22个小区楼院,每天都要跑两遍。正在忙碌,电话铃响了,“刚看到网上发布西宁又增加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你要做好自身防护,注意休息。”是妈妈的电话。“妈妈每天都会给我打个电话,其实她身体也有病。婆婆是老年痴呆,公公也86岁了。我在社区,丈夫在超市,担心传染,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回去看望老人。离别是为了平安的相聚,等疫情结束,再好好孝敬老人吧。”

“时间紧刻不容缓,任务重分秒必争”

“苗苗,不能陪你,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挂掉电话,李洪安鼻子一酸,眼睛就红了。

看着他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儿,你根本想不到,他承受着多大压力。就在不久前,同在街道工作的妻子杨苗被确定为乳腺癌,医院化疗后独自在家休养,2岁的孩子憨憨撇给母亲照看。“这时候,只能把儿女情长放到一边。面对疫情,我不能撂下我的居民不管。”作为城西区最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32岁的李洪安语气坚定,“说不揪心,肯定是假话。妻子、孩子都是我深爱的人,妻子是病人,一个人在家里,怎会不牵挂。可是,非常时期,总不能要组织照顾吧?”

连日来,值班值守、核酸检测、信息登记……李洪安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我们社区,有29个小区楼院,4886户12606人,我们都要一户一户走到、看到、说到。作为社区书记,为居民守好门、看好家,我责无旁贷。现在,我们必须守好万家灯火,守住万家平安。”他像一团火苗温暖了民心,带来了希望……

因为睡眠少,李洪安的双眼布满血丝,在口罩遮挡的脸上显得更为扎眼。“辛苦不止我一个人,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大家都很辛苦。再苦再累,我们都会坚持下去,直到疫情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