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1月13日消息(记者樊永涛 青海台刘丽洁 王梦镯)今年以来,青海省财政系统围绕中心任务,统筹用好“减税降费、争取中央支持、优化支出结构、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实施财政直达机制、严肃财经纪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等财政政策举措,持续做大财力总量增量,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本。青海省不断加大教育民生工程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狠抓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截至今年9月,青海全省下达教育领域资金147.5亿元,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进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支持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人民健康关乎百姓幸福和社会稳定。青海省紧紧围绕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今年1至10月份,安排下达医疗机构能力提升资金7.5亿元、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9.4亿元,通过健全以区域人口为重点的科学资金分配机制,为增强医疗卫生资金配置效率、筑牢群众健康安全屏障提供财政保障。为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下达医疗保险补助资金21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惠及全省城乡居民450余万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青海省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作为补民生短板的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为此,青海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6亿元,为推进全省5.1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2649套棚户区改造和6753户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提供资金保障。
青海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陈磊介绍,1至10月份,青海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0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1.8%,同比增长12.4%;争取中央各类补助资金1439亿元,为年度任务的95.6%;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357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5亿元。“青海足额兑现了各项基本民生政策,保障了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实现了财政收支‘质’与‘量’的双提升。”陈磊说。
青海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发展路子,多年来,青海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惠及百姓生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陈磊表示,今后,青海省将持续加大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投入,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