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十九大代表“晒”当地扶贫成绩单

2017-10-23 08: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国之声·大会之声”报道,十九大期间,“扶贫攻坚”成为会场内外的绝对热词。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贫困县“一把手”为本地特色产业做“代言”。十九大“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直播中,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就“有备而来”,他现场亮出二维码,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蜜瓜脱贫经”。

  今年兰考和井冈山一起率先脱贫摘帽,怎么做到的?蔡松涛说:“因地制宜,我们决定发展蜜瓜新品种产业,鼓励群众种植,但是群众担心赔不起互相观望,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村支书带领群众种植,看到效益,群众信心鼓起来了。”扶贫不是花拳绣腿,但扶贫必须下一番“绣花工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

  这些天,记者深入十九大各代表团,带着这些问题“精准”采访各“扶贫主战场”的代表们。在西部的云南、四川资阳、贵州毕节,中部的安徽,东部的福建宁德,记者看到怎样的脱贫成绩单呢?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十九大各代表团,尤其是那些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的地方。在云南代表团,十九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秀领坦言,云南已经有近一半贫困人口脱贫,“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从2012年到2016年,全省实现了441万人脱贫,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而在安徽,从2013年至2016年底,累计脱贫27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0.7%下降到2016年底的3.88%。十九大代表、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说:“我们安徽今年计划再脱贫90万人以上。结合前期的工作,还是要聚焦深度贫困,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中之坚。我们也有脱贫难度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沿淮的一些行蓄洪区,我们将在新增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和扶贫举措上,向这些地区重点倾斜,来加大力度。”

  精准扶贫,是习总书记给扶贫攻坚战指出的“制胜法宝”,除了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大大提高了脱贫攻坚的效率。一些生存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将贫困群体带到了发展的新天地。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隋军指出:“宁德贫困人口从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现在下降到3.4万人,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当年的380多元提高到去年底的13500元。从我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来看,还是要遵循总书记提出来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们造福搬迁11万多人,挪穷窝、治穷根。”

  而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对于精准二字的要求则更高。摸清导致贫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社会保障较弱的农村地区经常出现,十九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说:“我们大体上有64%的贫困人口都是因为大病,这次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了这条,我们感触很深,就是要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我觉得这个大病保险制度是特别重要的。”

  除了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让农村贫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正规的治疗,也十分重要。十九大代表、河北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表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医改的政策,大力实施‘医联体’工程和专科联盟建设,让更多的专家资源下沉,更多的专家服务农村和贫困患者,解决贫困地区的大病医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编辑: 张潇祎
关键词: 扶贫;脱贫;医疗保障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十九大代表“晒”当地扶贫成绩单

十九大期间,“扶贫攻坚”成为会场内外的绝对热词。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贫困县“一把手”为本地特色产业做“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