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 航天史话

央广网

王希季:人类为什么渴望“登天”

2016-06-22 11:26:00 来源:人民日报

  人类期望登天已有非常长的历史,如果说这种愿望最初主要是出于好奇心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人类渴望登天有哪些现实的目的?就此问题,我们日前采访了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王希季说,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陆地是人类首先适应的,继而观察、探测、研究和认识,并开发利用的第一个天然环境。两千多年前,人类开始向她的第二天然环境——海洋进军;上世纪初人类才进入第三天然环境———大气层;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人类才跨进她的第四个,也是最新的一个天然环境———外层空间。人类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是一件震惊全球的、非常大的历史事件。每一次这种事件的发生,都表征人类的文化、科学和技术有一个台阶式的跃进,同时也说明人类的需求和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和知识也有一个跨越式的增长。

  人类之所以要到天上去,要进入空间,总的说来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观测、探测、研究和了解认识空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地球和人类自己,与此同时在空间寻找、发现新的资源,为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做准备。40多年来,世界各国为实现此目的而发射的各类航天器有上千个之多,空间科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对空间观察的能力已发展到百亿光年以上的距离,创建和发展了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材料学、空间生命学、空间医学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科学上的六大悬案中有关空间的有三项,除地球之外有无生命存在还未有答案外,银河系的大麦哲伦星系中的“黑洞”和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两大悬案的解答已见端倪。月球、金星、火星都有探测器直接到上面着陆考察,还有12个航天员登上了月球。在探测和研究空间的同时,还发现空间天然存在着和因航天器进入空间自然产生的,与陆、海、空不同的信息、能源和物质资源。

  发展空间技术,进入空间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造福人类。迄今发射到空间轨道上的4000多个航天器中,大多数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和与其有关的航天器。开发航天器进入空间后获得的高速度、高高度、高覆盖和不受国界限制的空间信息资源的事业,已经发展成为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大产业。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卫星、遥感卫星等从空间获取、传输、转发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信息的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太阳能资源和月球上的核聚变材料氦3能源资源,相对于地球能源而言,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发展空间技术和进入空间的第三个目的是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从发展上看地球恐怕还是不够大的。空间技术的先驱者、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院士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将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17日 第九版

编辑:于方若

关键词:中科院;目的;太空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克拉玛依市共建“一基地两中心”

为推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与新疆克拉玛依市(简称“克市”)的深入务实合作,积极服务我国“一带一路”能源战略,近日,大连化物所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共同建立“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中试基地”、“先进能源化工及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克拉玛依中心”(以下简称中试基地和两大中心)。

2016-05-31 15:53:00

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发展中国自己的虹膜识别技术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铁牛是国际知名的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专家,他放弃了英国知名学府的终身教职,举家回国,从零开始发展中国自己的虹膜识别技术。

2016-05-21 07:00:00

中科院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推科技产品

最新消息,中国科学院为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而打造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国科网城正式上线。国科网城由北京中科资源有限公司承办,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国科控股对国科网城建设和上线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2016-04-04 09:40:59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