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网络文化

央广网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树立与增强网络文化自觉

2015-12-14 15:5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下,互联网开启的“数字化生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展现出极大创新空间,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当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平台相遇时,“互联网+”在其中充当的是产业跨界融合的“媒介质”与“催化剂”,催生着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各个行业的创新之源。“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餐饮”等快速兴起,每个行业都在跃跃欲试,“互联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但是,人们置身于这种被快速催化的发展形态和增长模式,很容易忽视其背后潜在的泡沫风险、资本炒作、监管漏洞、价值扭曲、秩序失范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经济社会风险,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强,国才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今天,能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真正激活各种创新要素,树立网络文化自觉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网络文化自觉,强化人们的理性认同、社会责任、互惠协作、沟通共享、互促共进,“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强大正能量。

  在对经济全球化时代“自我”与“他者”文明的理性反思中,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论,论述了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价值干扰,应当强化自我文化认同和主体意识,推动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发展。这启示我们,“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化自觉,主要在于形成和强化网络共同体意识和网络主体意识。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其社会创新动力作用,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需要寻求各类主体在互联网上和谐共生的“最大公约数”、维护网络秩序的共同底线。这就需要对互联网发展进行正面引导,着力构建网络共同体意识和网络主体意识,增强网络主体的规则意识、底线意识,以网络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网络公共责任体系构建。

  在网络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网络强国,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目标。网络强国必然是网络文化强国。互联网在促进社会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凸显。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和决定性因素,规定着文化的属性和发展方向。面对网络上的繁多信息、多元文化,如何培育和褒扬正确的价值观、否定和摒弃错误的价值观,成为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个课题,必须在网络上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引领和规范作用,增强网络文化自觉。换言之,就是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强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大力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网络文化,以协同、共建、共享、共生等理念引导建立网络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推动和保障“互联网+”在我国落地生根。

  充分发挥政府正面引导推动作用。互联网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应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以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引导和推进“互联网+”。一方面,在做好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和风险防控等工作的同时,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尽快缩小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着力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信息技术深入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抓住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关键,努力以服务促进创新,激发“互联网+”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应坚持以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审视互联网领域的政策制定、管理机制、治理模式,突出“互联网+”在民生保障、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和示范效应,建立“互联网+”的规则秩序和协同治理框架。

  增强网络主体的规则意识、底线意识。如果说工业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侧重于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则开始强调融合。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发展演进,需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互联网治理体系,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发展局面。一个成熟的社会公共空间,需要各方在规则框架内理性表达意见。应通过建立健全规则,形成较为完善的协商对话和沟通机制,促进社会良性互动,凝聚社会共识和社会力量。目前,由于互联网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价值多元、社会选择多样的现实,一些突破规则和价值底线的网络失范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社会信任构建,加剧了不良情绪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关注“互联网+”能带来什么,更要提倡网络文化自觉,构筑和强化网络主体共同遵守的价值底线,不断增强网络主体的规则意识、底线意识、协作意识、共赢意识,确立公共价值规则,培育网络公共理性,降低网络的负面效应,引领和规范网络主体行为,推动实现互联网善治。

  (作者为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1日 07 版)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网络主体;文化自觉;网络文化;共同体意识;互联网+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中兴完成纳米比亚电信4G网络主体建设(高清)

中兴完成纳米比亚电信4G网络主体建设(高清)

2013-11-30 09:30:25

蒋广学博士谈网络社会与青年社会化

网络社会起源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与高速普及,当代社会大众对信息自主和言论自由的客观需要为互联网的全球广泛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从信息传播途径到社会交往方式再到社会客观存在,互联网平台不断催生网络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012-12-14 16:45:48

网络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网络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十五条 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并按照规定报送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015-07-08 22:3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