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校外培训、不得提前“抢跑”。今年两会,治理校外培训乱象问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及教育专家、媒体等多方关注。

  重分数轻兴趣、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盲目报班背后,是谁在加重家长焦虑?营造健康教育环境,满足孩子发展需求,家校该如何协同形成教育合力?3月14日,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作客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栏目,和主持人董倩一起畅谈如何规范校外培训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理念问题。

  家长为何痴心校外培训班

  校外培训市场究竟有多火?根据中国教育行业某权威报刊近日在其官微上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4000名家长中,约92%给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超半数家庭每年校外培训支出超过1万元。

  对于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李明新表示,一是中国家长普遍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样的一种心态,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二是家长总想把自己个人没有实现的抱负、想法转化给孩子,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家长还没有真正地领会今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仍然在用传统的、陈旧的观念去认识今天的教育,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

  “没上培训班,考不上好学校?”李明新给出的答案是“不能!”。他认为,“人的未来的发展有许多不确定性,一个人的成长、成功,不是以现在他是不是考上了一个好的学校为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没上培训班就考不上好学校,这样的评价既为时过早,也是不科学的。”

  “上了培训班,就有好成绩?”李明新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一定!”。他认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不是商品,学习也不是商品,他是一个生命体的成长。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由家长花多少钱去决定孩子的成绩,而且学生个体成长差异也是不同的。”

  规范校外培训,学校该如何作为

  “校外培训机构,不能简单‘一关了之’,只有对于那些行业内的害群之马,特别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行为,才需严肃整顿”。谈起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问题,李明新认为,除了靠政策、市场等手段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外,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还应该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着手。

  学校层面,一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只有把40分钟的教学质量抓好了,孩子的负担就会减轻。二是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家庭层面,要重塑家长育人理念。基础教育的任务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考100分,而是要根据每一名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孩子之间不比成绩,比成长;不比他人,比自己;不比高分,比标准。

  一直以来,北京小学通过校长大讲堂、家长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家长转变观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培养观、学校观,共同营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