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国家粮食局:粮食流通成本比发达国家高1倍多

2017-01-09 18:51: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题: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国家粮食局负责人介绍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是粮食流通领域要打的一场硬仗。针对粮食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就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问题,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9日在此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去库存: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记者:怎么看待粮食高库存?

  徐鸣:高库存体现了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征。总的看,我国粮食形势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流通能力显著提升,为粮食工作提供了宽松环境。但高库存、供需结构不匹配,成为新的严峻挑战。

  从生产看,粮食生产连获丰收,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8613亿斤增加到2016年的12325亿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流通上“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压力沉重。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财政负担重、资源浪费大。

  2017年,加快玉米“去库存”。这是粮食行业贯彻“三去一降一补”最重要任务。配合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库存新门路。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转化。加快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鼓励多元主体收粮,鼓励企业和农民多存粮,努力减少政策性库存增量。协助有关部门在鼓励加工产品出口,把握好进口,坚决打击走私。沿海沿边省份粮食部门要引导企业多用主产区的粮食,保持和增强主产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降成本:比发达国家高1倍多

  记者:如何解决我国粮食流通成本过高?

  徐鸣:从流通看,受流通现代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1倍多。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三高”有效化解,是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调控机制不断健全,在国际粮食市场数次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扭曲,粮食流通环节“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问题突出。

  去库存、降成本需要通过改革来实施。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改制步伐,积极稳妥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支持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粮食企业集团,开展全产业链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粮食流通存在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于供求结构性失衡。由于粮食需求弹性很小,简单地采取扩大需求的办法尤其行不通,必须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矛盾、破解难题。

  价格机制和收储制度不改革,对生产的粮食“照单全收”,农民不仅不会有动力优化种植结构,结构性矛盾也缓解不了,使粮食加工业成本过高、不堪重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改革玉米临储政策入手,下一步还要研究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生产能力改弱了,一定要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这是继1993年粮改、1998年粮改、2004年粮改之后,粮食行业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解决粮食加工业成本高过问题,推动粮食加工业发展,会大大促进去库存,更好满足中高端化需求。

  补短板:告别“千人一面”“万人一米”

  记者:怎么补短板?

  徐鸣:供需脱节是粮食问题的最大“短板”。从消费看,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但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广大城乡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吃得饱”,而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营养、健康,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但是缺口很大。“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面包、糕点、饼干等强筋粉、弱筋粉制品消费增长迅猛,但强筋小麦、弱筋小麦供给明显不足。粮食流通方式非粗放,“千人一面”、“万人一米”,与柔性精准流通方式距离甚远。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霉烂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华丽转身。

  自从我们提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后,各地积极推进。山东、湖北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8省超过千亿元。各地积极推动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山东涉粮企业有中国名牌产品40个。湖北的“荆楚粮油”经过几年发展,品牌效应开始显现。西安爱菊、天津聚龙、上海良友等一批粮食企业集团“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粮食部门要主动作为、高掌远跖,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优质,满足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粮油消费需求;优价,让种粮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要引导农民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推动粮食加工业改造升级,增加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供应,由保障“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转到推动“种粮能赚钱、吃粮促健康”。

编辑:刘岩

关键词:粮食流通;粮食生产;国家粮食局;水热条件;粮食部门;粮食市场;粮食库存;流通能力;粮食需求;流通现代化

说两句

相关阅读

2016年全国粮食流通运行平稳健康

要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卖粮难”,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底线之一。

2017-01-09 09:20:00

国家发改委主任谈农业改革:坚持粮食市场化方向不动摇

1月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总结2016年粮食流通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并对2017年的粮食流通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资料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记者:王丰、何鹏/编辑:刘思思 /责编:白晨 /监制:张磊)

2017-01-08 17:30:33

2015粮食流通四大改革破题 粮食收储体制改革居首

针对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改革,任正晓表示,今后要建立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各司其职、协同互补机制,形成储备调控合力。要强化政府粮食储备监管体系建设,健全政府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推进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等业务环节公开透明,使储备粮更好地服务粮食宏观调控。

2015-03-05 12:2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