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你必须知道的个人诚信建设四大焦点--解读我国首个个人诚信建设文件

2016-12-31 09:35: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你必须知道的个人诚信建设四大焦点——解读我国首个个人诚信建设文件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安蓓

  “人无信而不立。”国务院办公厅3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那么,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哪些焦点呢?

  考试舞弊、学术造假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根据意见,学校将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等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此外,还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征信专家林钧跃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诚信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和精神层面,将来应更加注重诚信规则、法理、实践方面的教育。

  在互联网、邮递、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推进实名制

  手机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快递实名制……越来越多领域实行实名制,成为虚拟交易中保障安全的手段,也将服务于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意见提出,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诚信记录奠定基础。

  吉林大学应用金融系副教授王希庆说,建立实名登记制度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诚信记录的基础,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采集个人诚信记录。但在推实名制过程中,要同时考虑个人隐私保护,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有序推进,不可“一刀切”。

  诚信记录将以公务员、律师、教师、医生等职业为突破

  重点突破才能带动整体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也是如此。哪些重点领域和人群将先被纳入诚信记录建设呢?

  意见提出,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

  林钧跃指出,这些都是与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一旦发生失信行为,将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重点人群属于教育程度较高、岗位特殊,并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人群。以这些领域和人群为突破口能更好地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守信者将获更多实惠 失信者寸步难行

  守信者能得到什么好处?失信了又将受到何种惩罚?

  意见提出,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依法采取“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措施。对于个人严重失信行为,将建立健全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

  王希庆指出,意见体现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重的原则。这将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达到全民以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初衷。

编辑:王丹蕾

关键词:诚信建设;诚信教育;诚信体系;个人信用记录;诚信档案;绿色通道;考试舞弊;教师;学术造假;失信行为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孙爱萍:加强食品领域网络诚信建设十分重要

12月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6中国食品发展大会在京举行,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孙爱萍致辞时表示,促进互联网领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离不开网民的参与。

2016-12-02 15:09:00

首部《中国诚信建设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

《中国诚信建设状况报告》今天(21日)在北京发布。据了解,这是迄今唯一一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权威研究报告。

2016-05-21 20:30:00

“你诚我信·大家谈”——专家畅谈网络诚信

10月19日,由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新华网和中国网信网联合推出的“你诚我信·大家谈”系列访谈正式与网民见面。专家们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网络诚信建设制度化、网络社会信用体系、互联网行业信用标准化制定等问题,大力弘扬网络诚信、抵制网络失信,进一步打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网络环境。

2015-10-19 19:30:39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