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经济信心】经济信心调查系列报道之五丨深化改革篇

2016-12-03 14:2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因势利导 谋深致远

  深化改革添活力 真抓实干增信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行稳致远,必须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中国经济时报社课题组近日开展的“中国经济景气感受度”快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2166个受访对象中,绝大多数居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等举措普遍持肯定态度。

  为何绝大多数居民对深化改革等举措抱有较强信心?全面深化改革三年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和亮点?当前经济形势对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未来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增强改革信心?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俊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进行解读。

  人们对改革和发展预期明显改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截至今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29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176份改革文件。足见全面深化改革迈得步子之大、取得效果之实。

  “中国经济景气度感受”调查显示,合计为77%的居民对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较强信心;合计为86.9%,即有近九成居民对“双创”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合计为89.4%,即近九成居民高度认可反腐倡廉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长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张俊伟表示,现在绝大多数居民对改革信心增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全面改革为国人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全面改革的推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全面展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获得了国人的高度认可。二是“中国蓝图”展现出生命力。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政策转型起步早、力度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三是改革取得显著效果。今年以来,改革聚焦突出问题,围绕“五大任务”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一举扭转了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的局面,对于扭转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改革和发展的预期已经发生了明显改观。

  资料图片

  胡迟也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三年以来,最大亮点在于政府的简政放权。有关政府部门清理、废止了大量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法规等,减轻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和成本,便利了企业的创立,近几年新登记企业数量屡创新高就是例证。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权利边界,明确了国资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

  “比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成效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效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逐步形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电商、‘互联网+’等引领的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亮点纷呈;有效政府的作用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弥补市场失灵等层面得到较好发挥;财政金融改革蹄疾步稳,营改增稳步有序推行,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进取得初步成效。”张占斌表示,对深化改革很有信心,信心源于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下的有序推进。而周景彤将对中国深化改革有信心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以“四个全面”为代表的治国理政新方略,这是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8年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概括起来有三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埋头苦干。三是中国经济本身有很大潜力。国内市场空间居于全球前列,规模庞大、增量可观、重视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动力源泉。产业结构升级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推动着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手段和经验不断丰富。

  胡迟认为,党中央对深化改革的决心很大,推行的力度大于以往。有两点改革的策略优于以往时期。一是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设计,可以避免改革过程中走弯路、多付成本;二是在多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齐头并进,增强了不同领域改革的协同性,避免了以往某一项改革单兵突进,易于受挫的局面。

  不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改革走到现在,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见挑战之多、压力之大。

  “当前,迫切需要全面改革继续深化和发力。”张占斌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挑战依然存在。比如,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转型滞后等。同时,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周景彤表示,一是经济下行期,如何把握促进改革和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二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艰巨性和困难都是空前的。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更多利益,“三公”经费细账公开、打击贪污腐败、国企改革等领域阻力重重。三是改革面临的国际大环境不如以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经济和政策分化加剧。四是社会各方面对改革认知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尽管对于改革的顶层设计早已基本完成,但要真正落地,还是需要取得更大的社会共识。

  胡迟认为,当前应该把改革引向深入。虽然经济形势对于推进改革不太宽松,但是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要求加快推进改革,为经济发展新添动力和增长点。从历史上看,越是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反而易于倒逼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这时别无选择。不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增强公众改革信心应着力做好各项工作

  在当前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以及国外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深化改革之路布满荆棘。明年乃至未来,推进改革要因势利导、讲究策略、增强信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张俊伟指出,增强公众的改革信心,应该着眼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事实说话”,把各项工作做好。主要包括:一是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聚焦“五大任务”,解决好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当前,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增强,风险因素增多,我们要眼光向内,坚持底线思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三是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过去三年,主要是为新体制搭建框架。今后,要着力于政策落地,使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作用,使新的管理流程、服务流程运行起来。抓好落实,方能谋深致远。

  “应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改革信心。全面深化改革是波浪式向前推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应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振改革信心。”张占斌表示。

  明年的改革“牛鼻子”仍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明年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关键内容有哪些?应该牵住哪些改革的“牛鼻子”?

  张俊伟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围绕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全面改革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了出来。下一步,应围绕加强人大和舆论监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地方政府收入体系、明晰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等展开攻坚,取得突破,为新规则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公众获得感。对于养老、医疗、义务教育、住房保障乃至最低生活保障领域的改革,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改善公众体验,使公众获得切实的改革成果。

  张占斌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以从严治党为抓手重塑经济和政治制度环境;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充分发挥,下大决心务实开展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宽松高效的体制机制环境,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深入推进营改增等税制结构和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关系,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等。

  而胡迟认为,未来改革的“牛鼻子”仍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要总结“十二五”时期的经验,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通过简政放权来带动国有企业、财政、金融体制等相关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简政放权来培育市场、优化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自身也需实现由全能型、建设型政府向有限型、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深化改革;经济信心;改革和发展;经济转型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全面深化改革三年了

当不少国家为难觅发展新引擎而扼腕叹息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真刀真枪,敢于“亮剑”,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头”。——真金白银,敢出“实招”,全面深化改革凸显了“含金量”。

2016-11-15 15:57:00

【图解天下】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总攻令,一场关于7000万人的战役

【图解天下】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总攻令,一场关于7000万人的战役,

2016-10-07 10:19:00

深改组1000天:深化环保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深改组1000天:深化环保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一直是全国上下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题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十三五”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始终,地方政府必须肩负起环境改善的重担。

2016-09-29 14:0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