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四川芦山:荡气回肠的《红军诀别诗》 代代相传红军情

2016-09-12 09:05:0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四川芦山:荡气回肠的《红军诀别诗》 代代相传红军情

  人民网雅安9月11日电 (朱虹)“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与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每每站在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唱起这首荡气回肠的《红军诀别诗》,四川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骆志勇都控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第三十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古城坪村袁国聪等家,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群的一部分。原址为穿逗式木结构的三个四合院,总面积2660平方米,因遭受火灾,现仅保存一个四合院。朱德、徐向前也曾在第三十军军部住过,民间传说,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等领导的马经常拴在这株金丝楠树下,后来,李先念的马老死于此,葬于树下。

  “一声霹雳,一个闪电,将树中央的树枝打掉,奇异的是,这一雷击居然将古树打成了马头龙尾,马头向北,龙尾向南。”76岁的骆朝炳是芦山县龙门乡的村民,他们村的人都熟知这段与红军相关的故事。后来,这株曾经见证了红军在芦山历史的红军树便被当地人称作“龙马树”。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2012年,先后捆绑整合资金200多万元,对三十军军部遗址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维修和打造,并在树边修建了龙马广场,同龙马树、保护完整的三十军军部旧址一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而令人感动的是,在三十军军部旧址仍然居住着67岁老人骆朝群一家。

  “老人们总是跟我们讲这栋房子的历史,我想以后孙儿们也会把这些记在心里。”骆朝群老人告诉记者,她20多岁时嫁到当地做媳妇,后来便一直居住在这里。

  “老百姓依旧居住在遗址内,有着双重文化意义。一方面,遗址是死的,如果大家不知道这段历史,来看时也不过是一间房子。而经过老百姓的口授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红军故事才不会被遗忘。这既对当地的群众起到了传播红军文化的作用,同时尽量保持了目前的状态。”骆志勇说,芦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军在芦山与老百姓建立的深厚情感尤为感人,让老百姓继续居住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段难忘的历史。

  如今,一处处红军当年途经和屯驻的地方成为芦山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芦山县龙门乡古城坪古城坪组的张大家院在芦山“4·20”地震中丝毫无损,被媒体称为“坚强屋”。在这里,红军精神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融为一体,人们参观革命旧址、观看红军在芦山展版、听唱革命歌曲、租红军道具拍红军照片、喝红军茶、吃红军饭、买龙门花生等,以追忆红军长征历史、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红军精神;红军文化;红军长征;旧址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顾秀莲为湖南四所红军小学授旗授牌

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荣誉理事长顾秀莲为中国工农红军左权红军小学等四所红军小学授旗。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宣誓。

2014-09-26 11:35:00

红军小学:红星照耀下的新长征

”  李瑞环同志是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亲笔题词:“用红军精神建设好红军小学,把红军小学建设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9月23日,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学生在校内的“长征园”中模拟攀爬“泸定桥”,锻炼体魄的同时,铭记红军精神。

2013-10-09 09:25:00

全国完成200所革命老区红军小学建设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苏希胜为“西柏坡红军小学总校”授校旗。”  据了解,红军小学建设始于2007年,旨在惠泽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传承红军精神;寄托了老革命家、老革命家亲属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共同心愿。

2015-07-19 14:5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