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最高分辨能接近美方水平

2016-06-01 10:58:00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最高分辨能接近美方水平

  吉林一号光学A星拍摄的美国海军造船厂

  原标题: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最高分辨能接近美方水平

  【环球网军事-航空5月31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日前中国商用遥感小卫星拍摄到的美国航母清晰图像曝光,引发外界对于中国对地观测卫星能力的持续关注与猜测。其实,开发应用亚米级分辨率小卫星星座正在成为全球热潮,甚至有美国公司计划打造上千颗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星座。到底小卫星为何受到全球热捧?目前中国小卫星发展有哪些发展计划?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30日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微小卫星商业化论坛”上采访了多位中国航天专家。

  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

  “吉林一号”光学A星拍摄到的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中的美国航母和数艘驱逐舰一经互联网放大,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环球时报》记者30日采访了该卫星的研制方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办负责人朱光。他表示,在去年发射“吉林一号”卫星之前,国家对于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数据政策只放开到米级,目前将这个政策口子放开到亚米级,也就是0.5米。

  据朱光介绍,“吉林一号”光学A星工程是包括4颗小卫星的组星,其中主星光学A星的全色分辨率达到0.72米,这是中国第一颗商业遥感对地观测卫星。朱光表示,目前由于中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更新周期较长,几乎无法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而“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未来则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使用需求。在去年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60颗卫星,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周期为30分钟,而在2030年计划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届时,将会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时间提高至10分钟。据了解,中国不少地区专业机构目前不得不向国外的商业卫星机构购买遥感卫星图像。而国外卫星公司售价非常昂贵,最贵的编程数据甚至可达每平方公里150美元。“吉林一号”拍摄的影像对外销售价格为,存档数据60元人民币每平方公里,编程数据为每平方公里120元人民币。“用户提出需求后,最短可在36小时内获取相应数据,而国内的一些卫星应用机构则很难满足用户这样的使用要求。”朱光说。

  朱光表示,目前“吉林一号”已拍摄了1300多轨数据,数据量超过15TB,未来还要瞄准各大行业用户,开发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定制专用的卫星,使用户充分参与到卫星的设计及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卫星的在轨效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介绍,“吉林一号”光学A星工程采用星载一体化设计方法,由四颗卫星组成,包括一颗主星,两颗灵巧成像视频卫星和一颗灵巧成像技术验证星,未来发射的灵巧成像视频星的性能还会进一步提高。而这么大的数据量,对于地面站的接收处理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表示,国内即将建成12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大口径天线要超过40套,以形成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

  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研究员李潭介绍,航天科技集团将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即0.5米分辨率光学卫星16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SAR卫星4颗和视频、高光谱等卫星多颗。有专家现场提问,中方制造0.5米级商业遥感卫星,而美国已经计划研制0.25米级的商业遥感卫星,中国为何总是差美国一代,中国卫星的商业应用前景是否会受到影响?李潭回应称,美国目前的数据政策是0.25米,在轨商业遥感卫星的最高分辨是0.31米,我们定位于0.5米主要是因为,首先目前国内的数据政策只开放到0.5米,其次,从市场角度来分析,更高分辨率也不是不能达到,但费效比会比较低,定位于0.5米是瞄准目前商业遥感卫星的市场空当。

  罗格表示,商业化遥感卫星的队伍正在蓬勃发展,已经发射了北京一号、北京二号、吉林一号等商业遥感小卫星星座,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等省市都在谋划和推进商业化遥感卫星的发射与服务。

  全球小卫星异军突起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在论坛上表示,2013-2015年,全球发射小卫星数连续三年超过130颗,占比超过60%,这表明小卫星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重要发展领域,也孕育着未来航天发展的重大变革。庞之浩表示,随着微纳技术、一体化多功能结构、空间即插即用、集成化综合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卫星小型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能力不断提升。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对1-50公斤的卫星的年需求量将达188颗。此外,在最新技术与工艺的推动下,卫星体系将从大、 小、微延伸至纳(1-10公斤)、皮(0.1-1公斤)、飞卫星(0.1公斤以下)。具有超轻量化、超小型化、超低成本等特点的芯片卫星将快速发展,微系统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将从部件级跃升至星级,从而加速航天器小型化趋势。未来,还将通过智能计算机进行卫星管理,实现小卫星高度自主性。

  庞之浩预测,一箭多星将成为小卫星发射常态化模式,在轨释放也细分为空间站释放、母子星释放和在轨分离等多种手段。此外,小卫星单星性能相对较低,通过星座组网、编队飞行等途径,可显著提高时间分辨率、覆盖区域、生存能力。小卫星还会与最新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卫星应用颠覆式变革。

  据李潭现场介绍,目前全球在轨分辨率优于1米的商业遥感卫星有23颗,准备发射的10颗左右,其中美欧占了大多数,也是技术最先进的。从市场份额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数据销售总额是23亿美元,由此带来的地理信息产业将近60亿美元。

  卫星应用日益贴近生活

  随着小卫星的研制成本、发射成本越来越亲民,卫星应用也不再仅仅服务于专业机构,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雷科防务公司在本届商洽会获得了最佳方案奖,雷科防务的卫星导航部负责人黄琰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该入选方案融合了北斗系统短报文、移动互联通信、地理信息平台的优势,成为北京市救灾系统的区域示范项目,让最前端的老百姓参与到政府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调动基层能量。该方案利用北斗的定位服务和短报文通信技术在防灾救灾、应急处置工作中提供有力的信息通道,一旦洪涝、冰雪、地震等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电信、供电系统出现中断,灾情信息员可以第一时间借助这套系统来进行灾情上报、应急求救,指挥系统根据灾情汇集情况进行数据核算、救助部署、应急处置、预警响应等有效防灾措施。

  据黄琰介绍,本方案计划在北京市城郊区县部署4000个北斗终端,除了重大灾害外在平时也可利用电信移动网络向指挥中心通报一般灾情状况,汇总建筑、农作物等财产损失和需救助安置人员数量,当移动通信不佳或中断时,还可以利用北斗卫星的通信链路;另外指挥中心能够将恶劣气象信息、地质监控预警信息和救援信息利用北斗的通播功能进行从上往下发送。

  同时,雷科防务利用自身的雷达技术储备,开创性的将北斗和雷达技术结合,利用雷达边坡形变预警系统在发生暴雨、干旱、地震等灾情地进行全天候监控,形变报警精度能够达到0.1毫米以内,特别针对泥石流、滑坡、落石、地陷等次生灾害的监控和预报,真正全面实现北斗报灾、雷达主动防灾、次生灾害预警功能,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编辑:孙丁玲

关键词:卫星应用;时间分辨率;微纳技术;美方;卫星技术;小卫星星座;卫星公司;遥感卫星;卫星数据;环球时报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政策扶持 卫星产业迎来黄金十年

根据今年10月29日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我国卫星产业将步入黄金十年,地面设备制造有望超预期,卫星通信和卫星遥感迎来商业化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为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带来新的市场增量空间。

2015-11-24 14:40:00

中国卫星产业进入高速转折期 美倍感压力

6月20日,四川西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卫星、火箭在发射场吊装测试。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服务、卫星地面运营服务是中国卫通的核心业务,卫星地面运营业务虽然刚刚启航,却是卫通将来发展的重心所在。

2011-07-04 13:23:00

黑龙江省卫星应用产业中长期规划原则通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近日,《黑龙江省卫星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编制与实施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原则通过了《规划》。今后,黑龙江省将围绕发展实际需求,积极推动“揽天经地纬、谱智慧龙江”的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战略,组织实施1119工程。

2013-12-20 15:10:21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