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探访国内最大血透中心:病人最长存活期已28年

2015-10-29 11:39:00 来源:澎湃新闻网

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病房。

  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病房。

  在上海长征医院,有这样一群病人,他们必须定时到医院报到,有的人甚至隔天就要去一次,否则他们的生命随时都会结束,而一旦走出医院他们看上去又和普通人差异不大,他们都患有同一种疾病——尿毒症。

  在这些病人的身后,是一支由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6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护理团队,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为他们“保驾护航”。在长征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病人,最长存活期已达28年。

  一年透析8.5万例病人

  走进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一张张排列整齐的病床,每张病床上都挂着一个相同的透明“水袋”。与其他病床不同的是,这里的100张病床每天都要像酒店一样“翻台”,实际接待的病人可以达到500人。

  “我们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中毒了的人,毒性定期发作时,就必须要有解药解毒。”一位尿毒症病人形容说。

  尿毒症是由于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泄出去。在尿毒症病人中,除极少部分获得肾移植机会外,大部分只能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透析器也被称为“人工肾”,血液透析就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通过弥散/对流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回体内,而整个透析过程就是在模拟人体的肾脏功能。

  38岁的沈雁波完全看不出是一名已经做了13年血透的尿毒症病人。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撸起袖管,指着自己的胳膊说:“上面有4000多个针眼呢。”

  沈雁波至今记得,2002年初她第一次到长征医院做血透,头晕得天旋地转,吐了操作护士一头。患病之初,年轻的沈雁波也曾经感到绝望痛苦,而如今她虽然隔天就要到血透中心报到,但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甚至还在长征医院协助她联系好目的地透析医院的情况下,前往北京观看了奥运会,去广州参加了亚运会火炬接力,今年还去了日本福冈旅游。“用机器维持的生命同样可以快乐。”沈雁波说。

  在长征医院的血透中心里,还有很多像沈雁波这样重燃生命希望病人,这里年透析达8.5万例,上海每12名尿毒症患者中至少一人在长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这里在国内称得上是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血透中心。

长征医院,医生向护士传授医疗经验。

  长征医院,医生向护士传授医疗经验。

  国内唯一24小时提供服务

  目前,上海长征医院血透室有100台血液透析机,两台全自动腹膜透析机,5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能开展目前国内外所有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人工肝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沈雁波记得,自己今年去日本旅游时,中途到当地最好的医生做血透,医生看到她的针眼后佩服地问她是在中国哪家医院做的。

  沈雁波懂得个中缘由,她每周要做3次透析,每次4小时,手臂上一进一出两根针,比普通针头要粗很多。而且,因为人体静脉中的血液不足以满足人机循环的要求,护士必须在动脉上切口,切断静脉搭桥进行“造瘘”,制造一条“生命线”。就是两个手臂的血管,要承受得住这么多的折腾,全部要靠护士精湛的技术。“血管一点都没有浪费。”沈雁波表示,造瘘如果操作不当或自我维护不好,就会出现瘘管闭塞、感染、血栓、动脉瘤等并发症,要重新手术。而长征医院“有的老病人在这里血透20多年,瘘管从来都没有修补过。”

  在护理组护士长陈静看来,这一切都有赖于护士们对每一个操作细节精雕细琢的要求。血透中心的护士们一针穿刺成功率几乎100%,无症状透析率达98%,许多原本做不了长时间透析的病人都纷纷慕名而来。

  从2009年2月开始,长征医院在传统“一日三班”的血透服务上,在后半夜加设第四班、推出“夜间透析”,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透中心。“我们考虑用时间去换空间,让更多的患者能尽快接受血透治疗,晚上10点至凌晨6点也可以做血透,我们就能多解决80个患者的透析。”学科带头人、肾内科梅长林教授说。

  “不管是大年夜、中秋节,你都可以看到血透中心是灯火通明的,这里一天也不能休息,因为我们的生命都要靠透析来维持。”沈雁波说。

  四班倒的制度让护士们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一般病人从打针上机到透析完下机至少得5个小时,两班病人上下机时间间隔不到1小时,在这1小时不到的时间,护士要完成机器消毒、透析器安装、被套枕套床单更换、透析液检查等准备工作。

  在病人透析的4小时内,护士也几乎没有坐的时间,因为透机连接着患者血管,每分钟血流要控制在20毫升左右,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导致患者大出血、危及生命。护士还要帮患者监护血压,光量血压一个患者量5次,7个患者就要量35次,平均8分钟就要量一次血压,还要把数据输入电脑记录下来。一位病人曾经形容,护士们每天走的路“比挡车工还多”。

  36岁的黎克亮是在上海工作的北京人,现在每天在长征医院做夜间透析,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夜间透析病人躺着睡觉,透析时间从4小时延长到7小时,可以调缓超滤速度,病人透析更加充分,大大降低了透析并发症,第二天一早起来,病人们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投入生活。但他明白,“开展夜间透析护士付出太大,其他医院都不愿意。”

  病人会愉快地唱起歌来

  “当一个人得了尿毒症到血透治疗后,他的生命虽然可以继续生存,但是个中的艰辛、费用,对家人的拖累、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真是人间的一部辛酸史。还不如得了癌症,速死速了。”李怡宁是一名大学教授,在第一次血透时她想到世态炎凉,自己将孤苦伶仃的走完余生,把病床上的枕头哭湿了一大片。当时,护士长陈静把手搭在李怡宁的肩上劝说道,“老李,会好的,我们这里的血透病人有的都透了十来年了,现在都很乐观,不少人还能工作……。”

  在如今的李怡宁眼中,整个病房几十张血透床位上的病人,都充满着生存的信心和生活的欢乐,有时候病人会愉快地唱起歌来,他们从“我要活下去”到相信“我能活下去”。这一切不仅依靠护士们的护理技术,同时也是血透中心有一个良好的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氛围。

  虞老师是位80多岁的血透病人,由于常年受病魔的折磨,他在做血透治疗时的情绪和精神状况非常不稳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特别繁多,有时稍有看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发脾气。但是,护士们始终微笑以对,努力作好他的安抚工作。老人年事已高,每次来透析时总是有老伴陪着来,一次老人在快要结束治疗的时候,在休息室里等待的老伴突发心脏病,一下晕倒在椅子上,正在服务台的护士发现此情况后,立即通知医生和其他护士组织抢救。只在短短的20分钟里,老伴就转危为安了,这也让老人忍不住写下感谢信,感谢“长征医院肾内科血透室的多年来关心和照顾”。

  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护士们不怕脏、不怕累也感动了众多人。护士陈效芳曾经遇到“喉癌、脑梗塞”致全身瘫痪的病人,因家人护理不当,过来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全身多处褥疮,其臭无比。她没有退却,与护理员一起清洗病人,一遍又一遍,直至把病人身上的臭味清除。病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开口发出阵阵腐臭,她细心地用镊子一点点地将病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

  今年52岁的张勤曾经接到25张病危通知书,1990年她第一次在外院做血透只做了半小时便支撑不下去。1995年,在高烧抽搐、走投无路之际,张勤被送进“病人特别多,精神状态都特别好”的长征医院血透室。张勤记得,年轻时周围人都跟她说“血透可不是人过的日子”,如今年过半百的她走在路上碰见以前的熟人,往往被惊讶地问道你还活着啊?运气真好”。

  张勤说,血透这些年,她没有给医生护士送过一分礼,来长征医院血透的也不乏一些职务较高的国家干部,但医护人员对他们都是一样的热情护理。她坦言,得病20多来,国家花在她身上的钱,至少得有五六百万。她觉得自己还不清这笔账,也还不清欠长征医院医护人员的情感账。因此,她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并且动员父母亲一起,办理了相关手续。(来源:浦江头条)

编辑:李江雪

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机器消毒;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透室;歌唱;中心病房;活期;肾内科;造瘘;生命线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中国首例靠人工心肺获救治的脓毒败血症新生儿上海康复出院

(记者 陈静)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6日披露,一名出生第一天发生严重新生儿脓毒败血症的女婴,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多学科协作,应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连续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抢救后,顺利康复出院。医院方面告诉记者,本例患儿救治成功标志着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在联合应用尖端技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领域取得突破。

2015-09-16 22:10:51

浙江再现一H7N9病例 专家:只是个案 不必恐慌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时隔半年,浙江再次出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浙江省卫生厅通报的这例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浙江今年从上半年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第4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013-10-16 17:30:31

浙江再现一例H7N9病例 专家:疫苗可短期上市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时隔半年,浙江再次出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浙江省疾控中心已经对刘先生的病毒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将与今年春季H7N9禽流感病毒比对,从而了解病毒有没有产生变异。

2013-10-16 16:45:23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