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子女希望留城市父辈盼归根 人老了,家还回得去吗

2015-08-06 08:44:00 来源:人民日报

  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心里向往的还是能回到家乡安度晚年,但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子女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无法居家照料;离乡多年,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与老家人的距离越来越大;希望回农村发挥余热,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专家表示,第一代农民工视野宽、想法多,返乡创业对农村引进新技术、改变生产结构都能起很大作用,关键是政府要注重在资金、服务、培训等方面给予鼓励。

  在城里打工30多年,供几个孩子结婚生子之后,62岁的田云伟并不确定未来“能靠儿子姑娘养老”。

  “孩子们都成家了,但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还得给管着点”,年过六旬还要做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田云伟看来已经习惯了。让他发愁的是,留在山西五台老家的妻子长年生病,还要边照顾老人边带小孙子,一旦自己干不动了,指望在城里打工的孩子们完全挑起养活几辈人的经济重担、回家照顾爹妈甚至爷爷奶奶,很难。

  儿孙绕膝、老有所养的生活离自己还有多远?田云伟不愿多想。

  老人们要回去,年轻人要出来

  正在北京某工地打工的陈师傅感慨,除了每年春节、农忙时节偶尔回家团聚、帮忙几天外,村里很少见到青年人的身影,老家的“人气儿”似乎越来越淡了。然而,在城市闯荡了半辈子的老人在看待自己和子女的归属问题上却出现了双重标准:一方面觉得自己“回老家最好”,另一方面却“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城市”。

  这样的想法在他眼中并不矛盾。回忆起年轻时在村里带领大伙儿一起修路的往事,陈师傅的语调抑制不住地轻快起来,明亮起来的眼神中写满了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怀念。“落叶归根”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但为了儿女的未来,陈师傅也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实:“在老家单靠种地攒不下钱”“村里学校倒了,孙子上学怎么办?”摆在这些高龄农民工眼前的状况,是回家后不但不能马上享受“天伦之乐”,还要支撑着日渐衰弱的身体继续照顾整个家庭,“操心多得比干活儿还累”。

  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连年下降,但2014年21—40岁的青壮年人群比例仍达总量的53%,总人数超过1.45亿。虽然“与子女居住”仍是我国农村老人们最期盼的养老方式,但相当一部分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崔宏志认为,除了经济收入因素以外,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消费环境等因素也驱动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趋势符合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老人们要回去,年轻人要出来——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冲击,去福利院养老是更好的选择吗?

  实际上,在笃信“养儿防老”的农村老人眼中,进养老院并不光彩。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介绍,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少数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但在大多数农村还是空白。虽然农村也在逐渐建设养老院,但发展的规模很小,基本局限在“三无老人”和“五保户”老人群体,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家庭的老人很少会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编辑:王进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民工;城市生活方式;子女;利益;人气儿;近乡情怯;情感;养儿防老;政府工作报告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农地抵押顶层设计将出台 试点地区将突破部分法律限制

2015-05-14 09:19:00

谨防“土地掮客”误导农地流转

2015-05-12 11:41:00

央广TMT百家年会: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分享独家干货

2015-01-23 18:0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