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四篇《五星村:诗与远方》再现了云南省大理市五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郝天民与村民杨俊之间“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最终在杨俊的心里开拓出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50岁的五星村村民杨俊当初除了一栋茅草作顶、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和两个孩子,以及锅里煮的一点小芋头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到了2019年,他家全年总收入为21769.98元,将贫困户的“帽子”远远甩到了身后。故事中两个人在思想碰撞对接、精准脱贫政策落地时,“不打不成交”,再次反映了脱贫致富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面对贫困,一些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万念俱灰,导致一蹶不振。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连心都“死”了,很难复苏他心底的希望。因此,扶贫中的扶志很关键,是脱贫致富的“牛鼻子”。假设杨俊没有经过这些年的波折、风雨,没有遇到“不放弃、不抛弃”的郝天民“扶真贫、动真情”的苦帮,即便到现在,也不可能完成由极度贫困、绝望到稳定实现富裕这两个角色的“互换”。

  说一千道一万,各帮扶单位领导的“苦抓”和郝天民的“苦帮”也只能是个外因,最终还得要靠杨俊一步一个脚印、汗珠子摔八瓣儿的“苦”干内因起作用。否则,他们诗与远方的梦想也不可能实现。(央广评论员 郭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