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热点评论

央广网

评论:慈善要与尊严同行

2016-02-06 14:55:00 来源:央广网

  我国慈善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如今我们甚至用手机就可以实现在线捐助,公开透明的慈善制度也正在建立。但是,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很多问题依旧不容回避。

  每逢节日来临,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关于慈善慰问的媒体报道,报道中成群的记者将镜头聚焦在受捐人的脸上。可以想象到的是,在采访现场,一定也会有记者问“拿到慰问品高兴吗”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答案是早就设置好了的。然而,换个角度思考,受捐人口头上的答案和心里的未必一样。作为受捐者的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也许并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他们是弱势群体,当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会伤及他们的尊严。

  在校园里这种问题也很突出。每年都会有企业慷慨解囊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是困难学生报名申请的积极性却并不高,经常由老师选出受资助学生。相反的,学生们对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更感兴趣。

  尽管,我们都知道:贫穷并不代表地位低下,在慈善事业中,受捐人即使很需要帮助,也不希望被社会贴上“贫困”的标签。因为捐助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受捐人应该享有被尊重的权利。那么,慈善事业如何才能避免伤害受捐人的自尊心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应该用勤工俭学、以工代赈的方式去帮助他们,类似“全城吃面”、“全城买鹅”这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报酬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能体会到更多的尊严和平等,也更能显示出我们社会的温度和文明。

  而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应该创新救助方式,利用在线捐助等更隐秘的手段去救助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隐私权,让他们受到平等的关怀,让尊严与慈善事业同行。(央广评论员:许新霞)

编辑:赵亚芸

关键词:慈善;尊严;贫穷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专家评慈善捐助变味:监管缺失

安徽宿州,当地一家银行结对捐助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宋庙小学的贫困学生,30名受捐学生每人接受了1200元的捐助。可是,捐助仪式结束后,一行共计86人前往“农家小灶饭店”就餐,这顿饭共消费2765元。钱,由“受益人”:贫困生出。

2016-02-01 10:50:00

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成立:学术力量推动慈善业发展

学术委员会将全面致力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理论思想建设,推动法律政策进步,构建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体系,促进行业向前发展。

2016-01-21 10:42:00

安徽宿州现“助学饭局” 评:慈善不是生意

安徽宿州近日出了一桩奇闻:当地宋庙小学接受企业一对一帮扶,为请来参加活动的企业员工和村镇领导吃饭,竟要求受助贫困生每人拿出200元来,否则就换学生接受捐助。

2015-12-26 11:5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