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0月14日消息(记者桂园)针对小、散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智能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山东多地村庄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靠“经营村庄”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农村资产市场化、公司化运营,逐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和谐共生,形成“乡村共同体”,让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兰陵县代村是个知名的强村,但附近有不少“软弱涣散”村。2008年,代村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时,流转了周边村的7000多亩耕地。然而仅靠租金,这些村后续发展乏力;与此同时,代村再想发展,空间也面临制约。2018年,代村和周边11个村成立了联合党委,比起2008年6个村成立社区党委,带动范围扩大了一倍。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提出建设覆盖12个村、20平方公里、2万余村民的宜居宜业宜游片区。

据了解,去年商贸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等代村村集体产业的产值30亿元,村集体收入1.3亿元。加上今年元旦刚开业的“印象代村”夜市,共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约1万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周边村。王传喜介绍,目前田园新城规划内的新农人培训中心已建成投用,农企园即将开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农村电商中心等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产业层级。

因地制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共同体”模式在山东省不同区域、层次探索出不同特色的实践。有的村村共生,通过强村“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一体发展;有的村企共建,依托大企业带动周边村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强企富民;有的小镇共兴,围绕某个特色产业打造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条;有的区域共融,多个村庄出于共同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化方式组建经营联合体。

典型带动一批,标杆引领一群。在各地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山东注意突破“单点”思维,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用共同体的理念整合资源,建设了一批示范村、示范镇、示范片区、风貌带和示范县,不断推动“乡村共同体”建设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