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政务服务+社会化服务”新实践(央广网记者 刘天思 摄)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刘天思 通讯员陈颖)10月23日,支撑北京海淀区政务服务全业务统一受理的“一窗通”系统在首批试点的金隅智造工场、东升科技园和北部加速驿站三个园区政务服务站正式上线运行,开通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窗通”系统和代办机制,包括企业设立、高新企业认定、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机构设立审批等企业和个人热点服务都可在园区政务服务站办理。这意味着企业群众同到区级政务大厅一样,在园区政务服务窗口就可直接办事。

  除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直接受理外,“一窗通”系统的延伸,还能让选择网上办理的办事群众可就近在服务站提交纸质材料,并收取办理结果。园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都通过了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上岗培训,具备窗口收件和审核能力,同时还可以面对面指导或帮助园区企业准备和补正相关材料,咨询解答有关政务服务事宜,为园区办事人使用“海淀通”APP、“海淀政务”微信号、“便利淀”小程序移动端和自助服务终端进行事项网上办理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之前,企业如果想要申请集体合同备案,需要跑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交材料,在窗口各项审核材料合格后,进入审批流程,事项办结,办事人还要到区政务服务中心或通过邮递方式拿到结果。这个过程中,办事人如果到现场发现材料准备有问题,可能还要再跑一次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系统开通运行后,三个试点园区服务站的办事人,可以直接到园区服务站提交材料,并在服务站获取办理结果,省去了从公司到区政务服务中心之间的路途奔波,极大地节约办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北京海淀区“政务服务+社会化服务”新实践(央广网记者 刘天思 摄)

  北京海淀区通过海淀“一窗通”系统,将窗口职能下沉、延伸,使园区服务站真正成为全区分布式、多点化政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政务服务“零距离”,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园区事 园区办”。

  近年来,北京海淀区通过政府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的“政府服务+”新模式,持续激发区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政务服务改革目标,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了解,海淀区2014年开始设立园区政务服务站,依托设立在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集中办公区的社会管理机构,加挂政务服务站牌子,推动政务服务与社会服务的融合发展。政务服务站为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免费创业服务,内容涵盖公司设立、政策服务、科技金融、法律咨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六大类别40余项公共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投资审批等政务服务的咨询和代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