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央广网

北京萧太后河将建12公里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

2016-09-12 13:58: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记者刘天思)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获悉,通过生态治河、中水回用、历史文化挖掘等措施,萧太后河两岸将建设12.4公里的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河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今年,高安屯、定福庄、清河第二等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日处理近百万立方米污水,部分回补河道改善区域主要河道水质。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城市“海绵体”回收利用不低于50%的雨水。

  到2020年,朝阳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亲水朝阳”实现居民自由亲近河湖水体。同时,城镇居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6亿立方米,基本建成“海绵城市”。

  清除两岸100余万平方米低级次产业

  改造萧太后河景观

  萧太后河流经北京市朝阳区东南部,区域内长度12.4公里,下游进入通州,是连接中心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水道。今年,朝阳区启动萧太后河两岸环境整治、景观提升、3个水源为河道补水等工程,沿萧太后河两岸建设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日,定福庄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萧太后河上游污水全部接入。目前两岸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已接近尾声,朝阳区清退出租大院、物流仓储、有形市场等200余处、100余万平方米的低级次产业。环境整治为萧太后河生态治理奠定了基础,未来,萧太后河将成为一条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全线建设四段各具特色的生态、历史和文化景观带。

  萧太后河景观带自上游起始,沿河两岸建设,分为运河怀古风光带、古都溢彩林荫风情带、自然湿地体验带和田园鱼跃丛林带,各景观带栽种不同的树木、花草、浮水和沉水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水生环境的物种多样性,使河道水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良性循环。

  景观带内建有四处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运河之缘”、“秋林水岸”、“马家湾之忆”、“浮花平滩”,展示古运河漕运场景、北京古都风貌、湿地生态和朝阳发展。萧太后河景观提升最终将实现生态涵养、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等四大功能。

  “为了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华发生风险,我们设计了3个补水源,让萧太后河的河水流动起来。”该负责人介绍,将来,定福庄再生水厂和窑洼湖可每天补水10余万立方米,河道上新建的循环泵站能在不同河段间调水、补水。

  3水厂日处理近百万立方米污水

  “体外循环”改善区域河道水质

  据介绍,为了提升萧太后河、坝河、通惠河、清河等河道水质,朝阳区采取污水截留、管线输送、再生处理、回补河道的“体外循环”,高安屯、定福庄、清河第二这3座再生水厂,每天可以处理近百万立方米污水,部分处理后的中水回补河道,可循环改善水质。

  这种河水“体外循环”治污的方法类似医学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透析机在人体外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经过净化的血液输回人体,污水经过再生水厂处理,再回到河道中,也是这个道理。

  目前,高安屯、清河第二、定福庄三座再生水厂均已投入试运行,大大缓解区域污水处理压力,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实现资源利用、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目标。再生水处理是“体外循环”清除污染的重要环节,经过A2O(二级污水处理工艺)、砂滤池、臭氧等先进环保的处理工艺,污水成为中水,可以用来洗车、绿化和回补河道。再生水厂中水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四类水体标准,回补河道后改善河水水质,促进河水流动,结果就是流水不腐。

  今年年底,高安屯再生水厂还将建设本市最大的热水解污泥处置中心,“体外循环”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干燥回收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城市“海绵体”回收利用50%的雨水

  年内节水型社区覆盖率超八成

  今年,北京市朝阳区节水单位、社区超过200个,通过督促单位节约用水、维护节水设施正常运行、居民换装节水型器具、城市“海绵体”回收利用雨水等措施,推进节水型区建设。目前,不低于50%的雨水通过“绿色海绵”回收利用,年底前,朝阳区节水型社区覆盖率可达到85%。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推广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透水地面等城市“海绵体”,存蓄利用雨洪水,并将具备条件的地面、绿地改造为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和生态槽,通过分散收集和集中收集等方式回用雨水资源,减少新水用量,同时科学调控雨水排放,减轻市政排水负担,使雨水利用率不低于50%。区水务局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0年,建成区将有20%以上的面积可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里堡北里社区文化公园里修建了一个包括屋顶排水、绿地排水、硬化地面排水三部分组成的雨水收集系统,并根据公园特点,建立了一座150立方米的蓄水池,同时在北部绿地建立喷灌系统,提高社区公共区域的用水效率。

  到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33条黑臭水体将彻底消除,区域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河道水质达到Ⅳ类,“亲水朝阳”实现居民可自由亲近河湖水体。通过建设“两线十带多区”的滨水绿廊,“畅通循环多级”的动态水网以及“四横双网多点”的防洪排涝,实现区域水系连通;新水总量控制在3.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立方米,城镇居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市政自来水主干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取水机井控制在400眼以内,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6亿立方米,基本建成“海绵城市”。

  

编辑:刘拓拓

关键词:北京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北京数百万人手机未实名登记 10月15号将强制停机

手机号还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北京市民请注意,要赶紧补登记,否则从10月15号起将会被强制停机。目前,北京数百万人手机没有实名登记。

2016-09-11 19:54:00

北京施行楼市新规:没有购房资质不能在房本上单独署名

北京近日施行新政,封堵通过结婚骗取购房资质的行为。夫妻双方购买新房时,在网签环节,无法以无购房资质一方名义单独署名房本。有消息称,这样的限制政策很快也会适用到二手房市场。

2016-09-10 16:56:00

第五届郎园vintage国际创意文化节开幕

)9月9日上午,第五届郎园vintage国际创意文化节在兰境艺术中心开幕,将持续至10月20日,为期42天。作为2016北京CBD商务节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2016-09-09 14:5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