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湖南湘西:同建同治抓生态 青山绿水迎文明

2014-08-14 12:1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长沙8月14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实习记者王喜梅) 提起湖南湘西,凤凰古城、芙蓉镇、苗族服饰、土家族哭嫁等辞藻最容易唤起人们的记忆。湘西的旅游资源无疑得天独厚,但过度粗犷开发造成的环境“脏乱差”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因而湘西也背负着另一个标签——贫困。

  “一个连环境卫生状况都不好的地方,谁愿意来投资?一个地方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何谈科学发展?何谈脱贫?老百姓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何谈幸福?”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导张玲教说。

  为了摆脱“贫困”的帽子,经过实践探索,湘西州各级领导开始意识到,生态文明是湘西最大的优势,观念落后是经济落后的根源,不能再走影响生态环境、拼资源的粗犷型发展道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区腹地湘西州考察,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空喊口号,要在扶贫工作中,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验。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后,“同建同治”在湘西提出并实践: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推进、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这“五同”的核心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搞好环境卫生,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改善湘西州的生活居住和投资环境。

  为了实现“同建同治”,一个被称为“湘西州史上最严厉的工作考评奖惩办法”出台实施:排名前五名的县市(区)分别奖6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倒数第二、一名分别罚10万元、30万元。除此,“星级卫生户”评比制、环卫服务外包、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等措施也逐渐探索实行,较为完善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一年多的努力,湘西更绿了、更美了。柔软青翠的草地、繁茂飘香的果树,是泸溪县洗溪镇后街一处休闲花园的常景,让人无法相信这里曾是大垃圾场,臭气熏天。在湘西州投资的外商和龙头企业,看到了湘西州发展的潜力。香港两岸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姜斌表示,将邀请更多的粤港澳企业家到湘西州来投资兴业。

  在花垣县团结镇岩坝塘村,村民石帮平家挂着“十佳清洁户”的牌子,60岁的他经营着一间小卖部。“以前逢年过节果皮纸屑随处可见,今年过年完全不一样了,烟花爆竹定点燃放,放完了大家还自觉清扫。”在石帮平说着变化时,三个五、六岁的小孩进来买了几包零食,将包装纸扔进垃圾桶里。

  然而,也有不少基层干部抱怨,发展经济都缺钱用,哪还有钱搞什么环境卫生,搞什么生态文明?确实,通过粗犷的矿产开发,短时间内能够“赚”来GDP增长。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赔”了生态文明这块“金字招牌”,却是长久的危害。

  一个地方的卫生状况,反映了其文明程度,文明程度又是一切物质基础能否得以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文明程度高,“软实力”就会强,就会为“硬实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石。相反,文明程度低,即使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会形同虚设。

  “湘西州‘五同’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当下发展的‘稀缺资源’,如果缺失了这种稀缺资源,那么赔进的是人类发展的‘魂’。湘西州‘同建同治’的‘五同’,其实是在为湘西州、为人类探索一个可复制的保护生态的‘魂’,并以此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推进扶贫攻坚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前校长罗和安教授分析道。

编辑:李逢静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