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王晶 实习记者赵润艾)“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个适合我们的工作岗位,能够让我们获得社会认同,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这是单纯的金钱和物质的帮助无法做到的。”谈及现状,作为一位肢体残疾人、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的马艳青颇为感慨。

7月24日,中国残联邀请受表彰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在北京分享助残故事与经验。马艳青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由于行动不便难以外出工作,马艳青去年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参加了一家助残企业举办的居家就业岗位培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始从事电话客服工作。如今,她已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期,顺利转正,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座谈会现场(央广网发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供图)

“他们渴望向社会大众展现自己的才能”

实际上,就业赋能只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第一步,“十四五”期间要使残疾人享有更多获得感,还要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公共服务。

座谈会现场,作为石河子市聋协主席的李超,向记者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遥远的西北边疆,在“国际助残日”文艺汇演结束后,他送一位肢体残疾人回家,路上这位肢体残疾人说:“在我身体残疾后的第一年,我在家里的床上躺着,坐轮椅怎么了?我有一天一定要在残联的舞台上跳轮椅舞,向大家展示我对生活的不服输。”李超听后颇受触动,“如果没有艺术团的成立,可能这位肢体残疾人的心愿时隔今日也无人知道,也很难实现。”

他们口中的艺术团,是李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成立的音乐工作室,免费教授残疾人学习乐器,他还通过民政注册成立了石河子天韵残疾人艺术团,举办特殊艺术人才培训班。“残疾人士作为特殊群体,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也更需要深入了解和关怀,很多残疾人身残心不残,仍然渴望向社会大众展现自己的才能。”李超说。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层 建立残疾人教育体系

教育同样也是促进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共同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促进更多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贵州省凯里市残联副理事长金朝柄,从小学到大学以至工作之后,尽管一直很努力也很优秀,但是歧视与委屈总是如影相随。

他曾在1994年遇到一位残疾高考生,这位残疾高考生来残联反映,他高考已连续4年上线,但都没有被录取。金朝柄结合自身经历,指导他要符合报考学校的体检要求,同时要向招考院校及招考老师反映自己的情况,最终这位残疾高考生被贵阳中医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还分到了一个镇卫生院工作。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很多残疾人并不了解寻求帮助的途径、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残疾人教育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层,针对性的展开教育工作,保障每一位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更多样、更全面的特殊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金朝柄说。

建立培训就业基地 助推残疾人就业

成就残疾人的自我理想,让他们有获得感,就业也尤为关键。各地的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不少。

比如重庆市垫江县,重庆市垫江县残联理事长钟洪波表示,垫江是一个农业县,借助此优势当地建立扶贫基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农村的产业以及残疾人就业,保证每个残疾家庭至少有一个人掌握技术并就业,保证家庭收入,另外从城镇角度,开展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自己创业,比如开创网店、成为客服等。

而针对智力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当地建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和残疾服务。“比如说在当地民政局建立的敬老院内进行无障碍建设、无障碍改造,把它变成托养站或者是康复站,把残疾人兄弟姐妹安置在这里生活,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产品等工作。”钟洪波说。

同样,7月在湖南娄底,市残联举办了木雕及胸针制作培训班,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基础。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中,残疾儿童家长在陪同孩子康复期间,市残联为家长提供手工艺品制作订单,让家长在陪同孩子康复治疗的同时也能够有一份收入。

湖南省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曾晴川认为,培训不能仅针对残疾人,如果残疾家庭有需要,也要根据需求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 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十四五”时期,就业是残疾人的资本和保障,只有有收入了,残疾人才会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这也是针对残疾人精准脱贫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不过,目前残疾人的就业处于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曾晴川提到,第一是成本高,残疾人培训的费用最少是普通人培训的五倍乃至十倍,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资金捐助;第二就是培训的时间特别长,要确保残疾人确实学会了培训技能,娄底市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到职业技能学校,并对这些学校进行评估,培训合格的残疾人可以就业,不合格的则要继续接受培训。由于时间以及成本的限制,很难覆盖到全部残疾人群体。

曾晴川呼吁,需要在未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发展。

钟洪波认为,“十四五”时期,要以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精准识别残疾人需求,“希望‘十四五’时期,能通过整合资源,让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一个升级版康复站和托养站,鼓励社会资源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实现残疾人关爱服务设施全覆盖。”钟洪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