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记者王晶)与上周的暴雨带来的凉意相比,16日外出的北京市民明显感受到了“三伏天”的威力。而这样的天气对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来说,着实是一种“考验”。因此,作为户外劳动者工作之余休息的地方,驿站的建设尤为重要。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环卫职工休息站,方便户外工作者歇脚纳凉,场所宽敞,设施完备,室内外环境优良,有专人维护。图为一位环卫工人在服务站内加热午饭(央广网发 贵州省总工会权益保障与法律工作部供图)

  7月16日起,全国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针对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记者从多地工会组织了解到,接下来,贵州、安徽、湖北等地将加大户外“爱心驿站”的建设。

  实际上,2019年,河南、安徽、广西、黑龙江等地工会就把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列为当地工会的重点工作。其中,河南省总工会拿出2000万元实行站点补贴,黑龙江省总工会将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列为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此外,甘肃省玛曲县总工会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还打破了惯例,不仅配备了应急医药箱、移动充电宝、书籍报刊、雨伞等设备和物品,还设有卫生间,同时也安排了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以确保驿站整洁、卫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各级工会采取各种方式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万多个,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服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300多万人。不仅如此,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带动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阳光保险及诸多地方金融机构也积极投身站点建设工作。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服务站点虽设施简单、投资不大,但成效显著,通过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改善了户外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的“歇脚处”,解决了实际困难。

  记者注意到,2020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还曾印发《关于规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服务对象、建设原则和方式、建设标准、运行和管理、评价考核监督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级工会进一步创新站点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站点服务功能,整合站点服务手段,提高站点服务职工精准化水平。

  中华全国总工会表示,下一步将联系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参与到服务农民工工作中来,创造更多农民工易于接受、贴近农民工生活、具有工会特色的服务活动和品牌。争取把站点建设成改善户外劳动者劳动条件的平台,宣传和教育户外劳动者的阵地,树立工会形象、彰显工会作为的窗口和全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的纽带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