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全球九成多人口呼吸“超标”空气 防治大气污染任重道远

2016-09-29 13 来源:央广网

  秋季来临,雾霾天气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据科技日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7日表示,该组织一种新的空气质量模型表明,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水平低于世卫组织限值的地区。

  

  如今,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随着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工业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全球九成多人口呼吸“超标”空气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公布一份新报告,其中的空气质量模型显示,全球高达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世卫组织限值的地区。

  该模型根据卫星和地面观测站数据,对各国的人口和空气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球绝大多数人口所在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世卫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南》中的限值。这一标准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值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10微克。

  模型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细颗粒物浓度中位数为每立方米54微克。单看城市地区空气污染更为严重,细颗粒物浓度中位数为每立方米59微克。

  90%的空气污染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图片显示90%的空气污染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注:红色区域代表集中地区)

  将近90%的空气污染相关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且近三分之二在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

  94%系由非传染性疾病导致,尤其是心血管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空气污染还增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空气污染继续给最脆弱的人群(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健康代价,”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Flavia Bustreo博士说。“人们要健康,必须从一出生就呼吸清新的空气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效率低下的运输方式,家用燃料和废物焚烧,燃煤电厂和工业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空气污染都源自人类活动。例如,空气质量也可受到沙尘暴的影响,特别是在靠近沙漠的地区。

  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

  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于每一次的呼吸接触中,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与否。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慢性肺病和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因此,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世卫组织认为,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室外空气污染。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不容低估,尤其是在烧煤做饭的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家庭。同时,室内空气污染的另外一个重要源头即是甲醛污染。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和家具,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装修污染。此外,家用燃料和废物焚烧等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小觑。

  防霾措施收效甚微

  世卫组织公共卫生部协调员卡罗斯·多拉(Carlos Dora)指出,一些针对空气污染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比如北京等地发布的空气质量警告并不能给普通人带来很多帮助,因为真正的威胁在于长时间暴露在糟糕的空气中。在空气糟糕的日子里呆在室内其实也无济于事。此外,世卫组织并不能证实佩戴口罩等防尘面具能够对过滤受污染空气起到多大作用。

  今年5月,世卫组织曾根据其它数据报道说,全球80%的城市居民呼吸着糟糕的空气,在贫穷国家,这一比例甚至达到98%。

  相关内容: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二、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大气污染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同时,大气污染使动物体质变弱,以至死亡。大气污染还通过酸雨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农作物和森林。

  三、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四、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科学家已经发现,在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减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个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线就通过“臭氧洞”进入大气,危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现,同广泛使用氟里昂(电冰箱、空调等的制冷材料)。现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决定,自2000年起,停止生产氟里昂。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视角延伸:震惊世界的几起大气污染事件

  马格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格河谷工业区,60余人死亡。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占全镇 43%的居民(5911人)受害,11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

  伦敦烟雾事件:196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4天内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817人患哮喘病,10多人死亡。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 2500多人直接死亡,20万人受到伤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知识延伸:有关空气污染的名词

  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换言之,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

  PM2.5: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的等有毒物质。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能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雾霾: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相关新闻: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2015年12月12日注定将载入史册。这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这一《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谈判一波三折 最终达成历史性协定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首日,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巴黎并相继发表讲话,为大会最终达成协定提供政治推力。在随后近两周的时间里,场内,各国谈判代表密集磋商、协调立场,各谈判集团之间抓住最后机会加紧博弈;场外,来自全世界的环保组织、企业和民间代表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大会助力。由于各方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12日,大会被迫进入了“加时赛”。

  历经13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之后,巴黎当地时间12日晚7时26分,随着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的一锤定音,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多个核心问题上取得进展,被认为是气候谈判过程中历史性的转折点。

  本次达成的《巴黎协定》英文版31页、法文版39页、中文版32页,共有29项具体条款,包含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资金、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分析普遍认为,《巴黎协定》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力度,体现了减缓和适应相平衡,行动和支持相匹配,责任和义务相符合,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相协调,2020年前提高力度与2020年后加强行动相衔接等特征。

  根据协定,各方同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继续努力、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以大幅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此外,协定指出发达国家应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应依据不同的国情继续强化减排努力,并逐渐实现减排或限排目标。资金方面,协定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资源。同时,将“2020年后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底线,提出各方最迟应在2025年前提出新的资金资助目标。

  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国家自主贡献问题上,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应该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步增加当前的自主贡献,并尽其可能大的力度,同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定还就此建立起一个盘点机制,即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各方给予《巴黎协定》积极评价

  在大会的闭幕全会上,各缔约方对刚刚出炉的《巴黎协定》表示积极支持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历史性意义”成为关键词。

  法比尤斯称,最终达成的气候协定既富有雄心又全面平衡,公平合理、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将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并且考虑到各国国情。他表示,《巴黎协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飞跃。法比尤斯在讲话中声音一度哽咽:“《巴黎协定》将让每一个国家和谈判集团的代表可以昂着头回家,集体的努力比个人的努力更加重要。面对历史,我们的责任重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大会圆满闭幕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感叹“我们做到了”,对各国首脑、部长以及谈判代表在这场非常艰难的谈判中的努力表示感谢和赞赏。他说:“我们在所有关键议题上都取得了扎实的结果。协议展现了全球团结精神,而且雄心勃勃、灵活、具有公信力和持久性。同时聆听到最脆弱群体的呼声,认识到将气候变化冲击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重要性,这对非洲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闭幕讲话中说:“中方热烈祝贺《巴黎协定》获得通过,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他指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其成果关乎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巴黎协定》凝聚着各方最广泛的共识,凝聚着各国领导人、各国部长和谈判代表的心血,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各缔约方都在关键时刻,作出了对本国人民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致辞中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比作人类历史上一场最美丽、最和平的革命。他强调,这份协定已经让人们等待了太久,他对《巴黎协定》、对联合国这样的多边机制充满了信心与自豪。

  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巴黎协定》使人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走上了一条负责任的崭新道路,使全世界都作好准备,避免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最糟糕的影响。

  印度代表指出,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巴黎协定》不仅是一纸协定,更代表全世界70亿人民的希望,代表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协定尊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也表明了维护气候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里斯表示,我们共同书写了历史的新一页。这份史无前例的《巴黎协定》着眼长远,我们应该将它打造为安全增长的发动机。此外,该协定还向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通过气候行动打造低碳未来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不完美的协定”与“新的起点”

  尽管《巴黎协定》为今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程序与方向,但其本身并不完美,各国仍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努力。

  南非代表“77国集团加中国”发言时称,《巴黎协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发达国家应该坚持承诺并加强行动来支持发展中国家,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以及资金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审议,各方应该强化资金方面工作力度。埃及、塞内加尔、厄瓜多尔、新加坡等国分别代表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集团提出,协定应该敦请各方继续关注气候公正和资金、技术等问题,让协议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欧盟代表在发言中说,今天是庆祝的时刻,但明天就是行动的时刻。尽管各方在此次大会上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但未来需要建立起长期、稳定、具有透明度的机制,帮助更好地解决损失损害问题,帮助最脆弱国家、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代表解振华也指出:“一分纲领,九分落实。”协定已经谈成,下一步的关键任务是落实。希望各方积极落实巴黎会议成果,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实施作好准备。希望各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2020年前行动落实,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为2020年后加强行动奠定坚实互信基础。

  在谈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时,解振华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并与各方一道努力,按照公约的各项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巴黎协定》获得通过后,将于2016年4月22日提交联合国最终签署,并将在占全球碳排放55%以上的55个国家提交批准文件后正式生效。(来自:新华社)

  (综合:科技日报、新华社、内蒙古日报、天气网)

编辑:孙永政

关键词:大气污染;“超标”空气;危害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郑州:大气污染防治 19家不达标生产企业被取缔

在郑州市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惠济区老鸦陈街道办事处强化排查和集中整治,全方位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期间,区暗访督查组下发的57项存在的问题,省、市大气办下发的60项存在的问题,区大气办下达的1002项存在的问题,办事处督查办通报的465项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村自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2016-09-21 16:25:00

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会召开 焦作鹿邑成功“逆袭”

核心提示|郑州、开封、平顶山、周口、济源,汝州、邓州、永城、固始,上述市县已暂时完成省定环境质量改善年度目标。针对郑州铁路局安阳车站货场扩建项目扬尘污染严重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他们对20名责任人(其中县处级11人)进行问责。

2016-09-20 16:27:00

河南省约谈50家大气污染单位 共开罚单993万元

昨日, 副省长,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许甘露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约谈会议,会议对50家环境违法违规整改进展缓慢企业、单位进行约谈。

2016-08-29 08:3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