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90后重走长征路:“万水千山”岂“等闲”!

2016-09-20 15:02:00 来源:央广网

  初中时曾被要求背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直到现在仍然记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这再熟悉不过的全文背诵,一背就是几十年,可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终究也只是书上的几行文字而已,纸上得来的始终浅显停留在嘴边。

  什么才是长征精神?是吃苦?是牺牲?是奉献?还是有什么我们并不了解的意义呢?

  长征胜利80周年,90后的我跟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来到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段,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曾翻越过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艰苦的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这近8天的旅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这“万水千山”的“等闲”;体会到留存于红军战士们内心深处的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

  “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摄影 张克清)

  体验“衣食住行”之难

  第一天采访时,若尔盖当地的史志办副主任徐绍勇曾对记者说:当时红军过草地有几难:草地的“死亡沼泽”,路途十分难走;极度缺少粮食;气候异常湿冷;高原反应和露宿之难。

  重走长征路,没想到在途中,我也着实经历了一次这些“难”。

  阿坝地区多山路,急转弯很多,这对本来就高原头晕的我来说,雪上加霜。食物在胃里不停地翻腾着。

  采访的第三天,阿坝地区下雨了,气温瞬间跌到了10度以下,两层的秋裤和抓绒的冲锋衣依然没办法抵御潮湿阴冷。因为带的伞不够,我带着帽子,淋着雨采访,脚却一直在鞋里摩擦,希望能产生点热量。回到车上后,冷的觉都睡不着,我闭着眼睛,“坚持坚持,想想红军”真的是当时唯一支撑下去的想法。

  想想红军。当年的红军过草地用了7天时间,全是下雨天,气温比现在还要低。恰好是在这个时候,恰好也是下雨天,恰好走到了这个地区,恰好也淋着雨,可是他们没有车子,没有饭吃,他们只有单衣,只能靠双腿,只能睡在沼泽里。冻死的在草地上的红军不知道有多少人。据介绍,很多战士们为了取暖晚上抱在一起睡觉,起来后发现,身旁的战友已经变得与周围的气温一样寒冷。

  日干乔大沼泽(摄影 王晓蕾)

  冷!身处严寒之中,才真切的感受到《七根火柴》中,深陷沼泽濒死的战士拼命也要保护的火柴是这么的宝贵。一根火柴,也许就是几个战士的生命;身处严寒之中,才稍稍体会到红军当年所承受的艰辛。

  行程的第四天,采访组来到了红军当年曾经走过的日干乔大草地。现在由于人为的抽水和环境的变迁,沼泽已经慢慢变成了湿地。环境的恶劣程度已经不及红军过草地时的百分之一。因为刚下过雨,草地上还有些湿,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上面。草地里的虫子很多,尤其是我平时最怕的青蛙。旁边史志办的副主任徐绍勇说:你现在害怕的像青蛙这类活的生物,在当时红军看来都是救命的东西。当时红军可是连草根都没得吃,饿的不行的时候,连黄土泥巴都吃。

   日干乔大沼泽(摄影孙杰)

  因为下雨,草面很滑,即使拉着前面的的老师,也有好几次差点跌倒。红军当年过草地时可并没有这么轻松。走一步就会陷下去半条腿,然后拔起来接着走。整日泡在有毒的沼气水中,腿脚上有伤的战士,患处慢慢变得腐烂。为了防止整个人陷下去,往往是几个人一起扯着根木棍走,排头的人负责探路。有的时候,一个战士不小心陷下去,会拖着几个战士一起下去,这可能是最危险的情况。

  但是,即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却依然体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有为了让其他人活下去而牺牲自己的“老班长”(《金色鱼钩》);有舍命也要把生的希望带给战友们的“无名战士”(《七个火柴》);有不顾生命危险替大家尝毒草的张思德…

  七根火柴雕像(摄影张克清)

  金色鱼钩塑像(摄影王晓蕾)

  高原反应、寒冷、道路艰辛…当我走在红军过草地时途径的地方,听着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经历着不及他们百分之一艰辛的的事情,心中满是敬佩。对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感恩。

  五岭逶迤可能并不是“腾细浪”

  长征在四川翻越过比较大的雪山一共五座,分别为夹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梦笔山(4047米),亚口夏山(4443米),昌德山(4283米),达古山(4752米),这几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位于世界屋脊,终年积雪覆盖。

  群山脚下(摄影 孙杰)

  我们采访组选择了海拔相对较高的达古雪山。

  达古冰川(摄影 王晓蕾)

  现在的达古冰川已经被开发,可以参观。坐大巴车到3000多米,转成索道缆车到雪山顶峰,花了大概1个多小时。这段现在看似通畅的道路,红军却不知走了多少个日夜,又有多少战士的尸骨被埋在皑皑地白雪之下。

  坐着缆车,看着下面的群山,海拔越来越高,山也变得光秃秃的,一根草都没有,裸露的白色岩石看起来格外恐怖。当时仅仅是坐着都喘到不行的我,想象着80多年前,红军冒着风雪、穿着单薄的衣衫在这里一步比一步艰辛的行走,心里反复想的只有一句话:将近5000米的这座雪山,红军是怎么爬上来的!

  达古冰川(摄影 王晓蕾)

  在阿坝的亚口夏山有一座中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1952年,解放军137团进驻垭口,在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地红军遗骸。这些永远留下来的战士们,没能翻过这座雪山,战友把他们整齐的排列在这里,继续前行。虽然这次没能去祭拜这座纪念碑,但是想象着当时的场景,一股悲壮之情油然而生。

  想起采访红军后代罗建国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我开始接替父亲守烈士陵园时特别地不情愿,我凭什么呢?后来父亲对我说:那为了革命胜利牺牲的烈士们,他们凭什么呢?

  这些烈士们,他们凭什么呢?

  承受着大自然的考验,超越着寻常人的体能极限,红军战士们心里可能只是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革命的胜利就在山的那一头。仅凭这点,他们就会变得义无反顾。这种誓死都在捍卫理想的坚定的信念,可能比现在所有的鸡汤文都要鼓舞人心。

  车坏途中众人拾柴体悟长征精神

  从红原到黑水,需要过一段长长的隧道,车行驶了5分多钟才看到点亮光,而当年的红军没有捷径,不知花了多久,才翻越了隧道上面的山脉。

  中途有一段是下坡,突然浓烟就充斥了整个车厢。车临时停靠在半山腰,大家急忙跑下车,原来是刹车片过热。

  采访途中汽车抛锚(摄影 张克清)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为了给车降温,司机师傅把车上所有的矿泉水都淋了上去,杯水车薪。这时,领队发现了一处很小的山泉,水量很小,却是救命的东西。大家用接力的形式,把泉水一瓶瓶的淋到车上。一个小时后,车终于启动了。

  大家接力传递山泉水(摄影 王晓蕾)

  长征路上,经历了“救车”事件,让我对长征精神或多或少有些体会。可能没有大家的相互帮助扶持,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出发;可能没有大家齐心为了一个目标,也不可能发现山泉水,让车体迅速降温。没有发现山泉水之前,大家把自己喝的水都拿了出来,淋到刹车板上,没有人有所保留。就像红军过草地,大家同一个信念的开始行程,几个人扯着一根树枝艰难行进,没有人贪生怕死往后站。有多少人战士为了别人的生,牺牲了自己。救车如同长征,只有经历,才会真切的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与大家集体的目标相比,自己个人的得失,似乎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只是经历了“万水千山”的“冰山一角”,我就已经等闲不起来。“只等闲”“腾细浪”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我冻的手脚失去知觉时,在高原反应到头晕目眩时,在过草地险些滑倒时,在整宿睡不着觉时,在雪山上呼吸困难时,却有些真实地悲壮。虽然这次活动叫“重走长征路”,但是,我们所走过的路程、经历的艰辛却不及红军当年的百分之一。

  什么才是长征精神?是红军当年坚定地跟党走,坚定地相信着革命会胜利的信念;是面对雪山草地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是经历苦难不改其志的坚持;是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的奉献。这是长征的精神,也是支撑中国的脊梁。

  不忘初心,90后一直在路上。

(文/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编辑:王丹蕾

关键词:长征;90后;雪山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涨知识:红军长征"甘肃时间"

涨知识:红军长征"甘肃时间",19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踏上了甘肃这片红色故土。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组成陕甘支队的决定和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的好消息。

2016-09-20 15:48:00

不忘初心再长征:记者走进安顺场 感受红色魅力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长征时,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81年过去了,如今的安顺场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来到了安顺场,感受大渡河的红色魅力!

2016-09-19 17:00:00

包座战役:鲜血染红的胜利

从若尔盖县城出发,顺着崎岖的山路行驶了约40分钟,一处断壁残垣出现在眼前。厚达1米多、高达5米多的黄土围成的四面墙,让人勉强能看出房子模样。土墙前有块纪念碑,上面写着“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遗址”。

2016-09-14 18:1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