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方明:播音不是演戏 只有一个“真”字

2015-09-01 15:06:00 来源:央广网

  导语:从开国大典到国庆10周年庆典,从改革开放后1984年大阅兵到新世纪以来天安门前举行的历次大型活动...... 新中国成立66年来,作为国家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未缺席,一代代广播人也见证了这几十年的变迁。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即将举行之际,央广网专访了曾经在现场参与直播工作的中央台播音员、记者,听他们讲述天安门城楼上的“央广之声”。

  1965年,方明(左一)在天安门城楼转播国庆游行

  1984年,方明(右一)在准备国庆阅兵的播音稿

  采访中,方明(左一)在向记者展示天安门城楼上的老照片

  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张雷)临近9月3日的一个上午,记者在中央人民广播台一间会议室见到了方明。这位从事半个多世纪播音工作的老人,一丝不苟地坐在椅子上,有些花白的发丝被整齐地梳理过。 “你们是自觉自愿来参加革命的,不是谁拿八抬大轿请你们来的。这是我参加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支撑着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方明的语速不快,一字一句,清晰明亮,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段峥嵘的年月。

  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见证历史

  1941年,方明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家里就不宽裕,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方明报考了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发射专业。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听着《报纸与摘要》节目起床,在晚自习后还要听《新闻联播》。”方明说。

  在那个传播方式匮乏的年代,广播几乎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接收渠道。谁也没有想到,学习发射专业的方明很快会跟广播结下不解之缘。

  196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又在局内选拔一批播音员,在录音科工作的方明如愿入选。

  就这样,喜欢读报纸的方明开始了自己的播音之路,也让他在电波中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在方明的播音生涯中,曾经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1965年国庆游行、1969年“五一”和国庆庆典、19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

  而这其中的三次让他记忆犹新。一次兴奋,一次沉重,一次慷慨激昂。

  主席从我的身后走过 那年我24岁

  1960年4月,方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之后进步飞快,1961年底就开始播报他听了很多年的《新闻与报纸摘要》。

  1965年,他接到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那就是到天安门城楼上转播国庆游行。

  “我是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年轻播音员。”讲到这里,方明直起身子,眼神明亮,仿佛自己又站到天安门城楼上的话筒前。

  接到任务后,方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2万多字的稿子由三位播音员完成,分到方明这里的就有将近4000多字。

  一同参加国庆转播的林田还对方明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把他带到广播大楼二楼的一个小阳台,门一关,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街道,想象着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底下就是游行的方阵,有工人、农民、学生、儿童、机关干部……

  “转播不是朗诵,更不是演戏。需要一个‘真’字。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语气,都要和现场的游行队伍结合起来,让听众通过声音看到画面。”方明说。“工人的力量,学生的朝气,儿童的天真,都需要语言来表达出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65年10月1日上午,就在游行开始前,原本计划乘坐电梯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竟然意外地选择了走楼梯。

  “毛主席要走到天安门正中,正好从我们的身后经过。那年我只有24岁,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心里别提多兴奋了。”方明说,“不过工作人员有工作人员的纪律,不能跟主席打招呼握手。虽然有些遗憾,但作为播音员,我必须这么要求自己。”

  游行的播音任务顺利完成,而在方明心中,毛主席从身后经过的身影,却成了他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

  那一刻 天安门广场上只有一个声音

  1976年9月18日对于方明来说,紧张而沉重。

  “那一天是毛主席逝世的追悼会,由我转播,常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是我的备份。在那么重要的时刻,谁都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旦一个播音出现问题,另外一个就立刻顶替。”方明抬起头,慢慢回忆当天的情形。

  “天安门前搭了一个主席台,我们的转播点就在西观礼台东侧的指挥台上。抬头望下去的时候,底下是黑压压的默哀方阵。”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几十万人,大家都低着头,鸦雀无声。现场只有方明一个人的声音缓缓地回荡在广场上。

  “不仅仅是广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听我一个人的声音。”方明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说:“那个时候压力真地特别大,15分钟的直播结束之后,我两个手心里全是汗,连常亮的两个手也都是汗。”

  压抑、沉重伴随着哀乐和播音在整个中国回荡,直到宣布哀悼正式开始,这些情绪像是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整个天安门广场上,哭声一片。

  那一刻,直播室里同样气氛沉重。

  方明说,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历史。它一步一步向前走,脚步声有的喜悦,有的沉重。“我和所有中央台的同事们一样,我们都是历史声音的记录者。”

  转播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阅兵 肩上责任重大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转播的任务再次落到了方明身上。

  “这次是我和王欢搭档,两个人一共2万5千多字的稿子。因为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次阅兵,我们两个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就显得格外重。”方明说。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正在发展的中国拥有怎样强大的军队,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提前2个月就开始准备。

  受阅步行方阵演练场地沙河机场,导弹部队的训练地南苑机场,机械化部队训练地通县机场,还有通州的飞机指挥塔,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有的时候他们跟着受阅部队演习,一直要熬夜到凌晨1点多。“每人1万2千5百多字的稿子,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不能出一丝差错。”方明告诉记者。

  就拿飞机梯队来说,因为飞行速度不同,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中间要有一分钟的间隔。“当时,我们在天安门东侧的转播室里,底下机械化部队的轰鸣和天上飞机呼啸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无法分辨。”方明回忆说:“如果天气好,看到飞机尾部拉出烟雾,就可以开始。然而当天北京的天气并不是很好,天上云雾很多,根本没有办法。”

  当第二梯队的飞机飞过之后,当时的转播指挥告诉方明,说第三梯队飞机来了,赶紧播。但方明却坚持说,“我看着表呢,还没到。”

  等着手上的秒表指针转完一分钟,方明的第一个字正好开始。声音和第三梯队飞过天安门的时间分秒不差!

  “男孩子谁没有过军人的梦呢?转播阅兵和转播游行有很大的区别,军人那种阳刚之气,那种钢铁般的力量要渗透到你的每一个字句中。”方明说。

  “要玩儿真的 用真感情”

  从1960年进入播音组的年轻小伙儿,到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方明走出了别人眼中近乎传奇的人生之路。

  1999年国庆,方明作为嘉宾再次来到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没有了播音任务,这是他最轻松的一次。

  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转播,方明至始至终都坚持着一个“真”字。

  “新闻工作本身就是真实,而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份子,就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那就是实事求是。”方明说。

  “刚入台的时候,很多著名的播音前辈都带过我,他们教给我三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方明一句一句地列举出来——

  齐越说:“播音要玩儿真的,要用真实的感情对待每一篇稿件。”

  夏青说:“要真正感觉到。”

  林如说:“要处理好句子,出意思。”

  “就像一开始我说的,我是自愿参加革命的,并没有八抬大轿把我抬过来。那我就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热情奉献给播音事业。中央台前辈们教给我的这些话,指引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我也希望这些真知灼见能让人们永远记住。”方明说。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方明;播音;历史;阅兵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峨眉山上的雪》(作者:郭沫若)朗诵:方明

2014-08-29 17:22:00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朗诵:方明

2014-09-18 15:21:00

《老家》(作者:孙犁)朗诵:方明

2014-08-29 18:0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