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评论 > 央广时评

央广网

中华民族能给世界更大贡献

2015-10-06 10:3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多年之前,屠呦呦就被称为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原因是在2011年,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研究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拉斯克奖历来都是诺奖的风向标。此次一锤定音,不啻为中国医学界的功到自然成!

  诺贝尔获奖,让名字颇具个性色彩的屠呦呦,以及似曾耳熟的青蒿素在一夜之间成为刷屏热词。中国科研力量向来都是低调行事,非等海外获誉才得以“墙外开花墙内香”。而青蒿素作为让数百万生命获得拯救的抗疟药物,其科研由头可以延伸到中国的上世纪60年代。而作为灵魂人物的屠呦呦,在拉斯克获奖中就感言“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相比于某些国家团队对功劳相争的窠臼,这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风格更显扎实。

  屠呦呦言语中的“我的团队”、“全国同志们”,他们是一群靠着集体力量发掘科学价值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奋斗历程可追溯到早已远去的热火大建设年代。无论是像培养屠呦呦的北京大学医学院,还是工作所在地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都以输送、接力的方式,为成就人类福祉的科研成果使力。在那个科研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西方世界普遍觉得“中国人搞不出啥名堂”。然而,以屠呦呦为核心的中国团队,凭借不屈不挠的毅力,愣是把“世界关注但没做成功的事情做出来了”。

  时间再拨回到现在。屠呦呦诺奖摘桂后,褒奖赞美之词自然是纷至沓来。之前,那些总习惯发出“中国科研功利化、中国高校只注重分数并导致和诺奖频频失之交臂”的声音,现在想必已是集体哑火。在大家看来,此次屠呦呦获奖最有价值的启示是,中国科研以及梯队建设的高校矩阵,他们凭借着“扎实做事”的风格,肯定会从一个荣誉走向下一个更大的荣誉。而一个诺奖绝不是休止符,更美好的风景还在后头。

  中国已不是对诺奖望梅止渴的局外人。相反,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整个世界的科学格局做出积极的影响。这让观察者们纷纷地把中国面孔放在了诺奖的“能量者”名单上。来自清华大学的中国科学家施一公就是此中翘楚。他的科研成果来自于获得DNA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之前,已有两位科学家在具有高链接的同一领域中发现两种关键物质,并获得2006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施一公的剪接体,是这三种关键物质中难度最大、结构最复杂的。这并非是黄婆卖瓜的矫情,而是世界科学领域公认的严肃成果。站在此种维度来说,中国科学家早已是迈过了诺奖的那根评判线。

  当然,诺奖花落谁家,科学成果并不是唯一标准。当年,来自北京大学的王选让出版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走向光与电。这样的科技贡献,已是“诺奖级”的,结果还是擦肩而过。从这个侧面来说,我们也无需太死磕它的不确定性。不过,王选的壮志未酬,让那些总质疑中国科研和中国高校“无法撞到诺奖的腰”的人总是念念不忘。现在,屠呦呦摘得诺奖桂冠之后,他们自然是“没有回响”。请别用诺奖单一的目光来看待中国的这群精英,以及判断中国在科学高峰所处的位置。中华民族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时代已经到来。(谢伟锋)

编辑:王晶晶

关键词:拉斯克奖;诺奖;中华民族;科学家;青蒿素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光明日报评屠呦呦获奖: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

光明日报评屠呦呦获奖:荣耀属于中国科学家,2015年10月5日,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2015-10-06 09:57:00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曾引争议

而在李真真看来,屠呦呦争议折射出了中西方评奖文化冲突,其背后,则是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家个体原创思想的忽视,而这恰恰是科学创新的本源。别敦荣教授认为,“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背后,暴露出的是我国多数科研团队中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2015-10-06 09:25:00

2013年度拉斯克奖出炉

Malenka说,这两位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各自进行研究,以识别调节过程中的不同蛋白质,他们对缺少这些蛋白质的转基因老鼠的研究是“雄心勃勃且高风险的”。这5位科学家,连同获得拉斯克公共服务奖的Bill Gates和Melinda Gates将共同参加9月20日在纽约举办的颁奖仪式。

2013-09-11 09:20:5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