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宏芳有一件糟心事:23年前,她被分配了工作,却一直未通知上班;23年来,一天班没上,却有她转正定级的工资表;想要讨还说法,却又莫名其妙被除名了。如此“奇葩”的劳动关系,让她走上了维权的道路。(中国青年报12月1日报道:等待23年未收到上班通知 到底是谁“偷走了”我的工作?

  一纸空文背后,是错位的人生和流离失所的权利。1996年,包宏芳作为“统招统分”的学生,在学校拿到“派遣证”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兴和县卫生局下属乡镇卫生院工作。作为一名农村孩子,她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望断青春也没有望来一份解决温饱的工作。多年来,她辗转北京、张家口两地打工,吃尽苦头。而今,在“被工作”“被除名”的借位人生面前,她想要追问一个答案,于情于理,相关部门不能也不应该漠视。

  然而,相关部门对于这一事件的回复,却仿佛成了“无头公案”!关于未上班却定级,兴和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解释为,当年的卫生局局长想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觉得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中专很不容易,就给转正定级了,承认当年“违规办理转正定级手续”。难道当年“纸面”定级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恩赐?是局长个人的温情表演?

  太多的谜团,太少的答案,让人不禁猜想——谁偷走了她的工作?包宏芳告诉记者,自己也曾找过兴和县卫生学校当年的校长、会计等,对方起初说卫生学校曾有一名“包宏芳”,也曾制作过包含“包宏芳”的工资表。虽然后来她再去找,对方以时间太久、记不清为由不再证实。但是,不管怎么说,是否存在现实中的假“包宏芳”,又或者只是停留“纸面”拿工资的“包宏芳”,“被偷走的工作”背后,都有直击社会治理的真相。

  就此事来说,从“限于当时的通信条件”需要“人找单位”的分配模式,到“未工作也能定级”的违规办理,折射出相关部门缺失的责任心和漏洞百出的管理,这都在拷问着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蚕食着破坏之后难以修复的公信力,挑战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所谓命运弄人,很可能是人为之手的操纵。工作“被偷走”,错位人生的背后,公平正义不应跟着流离失所。希望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以全面公正的调查给予包宏芳正义的交代,以严肃问责解答公众的疑虑。如此,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