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谈海外建校:教育走出去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2017-05-29 18:42:00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接受记者采访

  人民网厦门5月19日电(林长生) 去年秋季入学时,厦大校友组成的厦航包机搭载中国学生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开启首批中国学生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留学之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厦门大学第4个校区,是中国政府首次批准在海外独立建设的大学,校区内也有一个跟厦门大学本部同样名称的“芙蓉湖”。如今已经有1900多名学生,加上今年招生,学生数将达到3000人。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要建成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优秀的大学,这也是厦门大学国际化的一部分。”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如今,厦门大学到当年陈嘉庚先生取得巨大成功的马来西亚办学校,这是历史的回馈,是偶然,也是必然。陈嘉庚先生重教兴学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厦门大学也一贯坚持陈嘉庚先生的办学精神,由此,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落地生根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落下帷幕,18日,人民网记者随教育部采访团走进美丽的厦门大学。在采访中,朱崇实告诉人民网记者,走出国门办大学,厦门大学是中国高校第一例,这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例子。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构建新的平台,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海洋科学、信息通讯等方面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所大学国外办学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目前,中国走出去的多数是企业,多数是贸易、设施建设等行业。朱崇实认为,教育走出去,这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面临新的课题。厦门大学结合自身的优势,认真调查办学所在地的需求,尝试做一个先行者和探路者。

  厦门大学国际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的有力支持是海外办名校的信心保证。朱崇实说,厦门大学与国际上280多所大学有交流合作,也收获很多。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厦门大学各方面的学科建设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在国际化的同台竞争中,厦门大学跑得更快。虽然,中国一流大学在一些方面跟世界还有差距,但厦门大学有自信能迎头赶上,而这个差距正在缩短。他认为,厦门大学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制度上的优势。党和国家的重视,加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为厦门大学国际化提供了便捷,支撑厦门大学更好走出去。

  企业在海外已属不易,要在海外办学则更难。朱崇实提到,厦门大学接受挑战,花了三年多时间筹备,最终实现马来西亚分校的开办,这也是对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的一种报答。当初开办厦门大学时,陈嘉庚先生就说过,厦门大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今,中国有能力向世界做贡献,就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造福民生。厦门大学到海外建设一所完整的大学,而不是买楼或者租房子,遇到了两国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还有语言的差异、资金的困难等等风险,这些都需要去尝试克服。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主体资金靠银行贷款,也得到了中马企业家、慈善家和厦门大学校友的鼎力支持。其中,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就捐赠1亿马币,用以建设图书馆大楼。

  “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要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去年,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到马来西亚,会见华侨团体代表,还考察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专门探讨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级人才问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先行者“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朱崇实强调,厦门大学是一所有着陈嘉庚浓厚家国情怀的大学,要始终把学校发展的轨迹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检验厦门大学国际化办学成效与水平的“试金石”,要把分校建成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努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厦门大学还庄严承诺,分校的建设将秉承陈嘉庚先生崇尚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带走一分钱,所有结余将全部用于分校学术研究和学生奖学金。

编辑: 安红丽
关键词: 厦门大学;校长;建校;学校发展;一带一路;分校;中国高等教育;陈嘉庚;芙蓉湖;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