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清华大学:2017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持平

2017-05-17 16:23:00来源:央广网
 

《高招时间》是央广网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的一档专访栏目。通过邀请各高校招办负责人详解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帮助家长与学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5月11日,清华大学数理类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首席教授贺客斌院士、招办主任刘震做客央广网教育频道,为广大考生学子介绍清华大学2017年招生信息。

  

  《高招时间》清华大学访谈现场

  2017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持平 首次按16大类进行招生

  刘震:进入高考倒计时的时间,各位家长和网友,包括我们的考生,实际上都还是有一些焦虑的。今年呢,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我想有几个好的消息可以告诉大家。第一个是招生规模,我们今年的整体招生规模与往年是保持一定的,也就是我们的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是持平,考生可以放心的报考。其次,在专业设置上面,今年清华大学做了比较大的一个改革,也就是说从今年起,我们首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将以往面向本科招生的49个专业整合为16个专业类进行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这16个大类是哪16个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能源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数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理通式类和临床医学类,一共是16个面向招生的专业设置类别。但是我们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的大类改革并不仅仅指的是大类招生,更为重要的是与招生相衔接的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的环节。

  我们说大类的核心应该是大类的培养,所以为了更好的落实大类培养在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专门成立了大类培养的领导小组,校长邱勇院士亲自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同时,大家也看到,各个大类均由知名的教授担当首席教授来指导、协调各个大类的培养和管理的工作。比如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了朱邦芬院士,他是数理类的首席教授,我们的贺克斌院士就是我们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的首席教授。除此以外,还有我们的雒建斌院士担任了机械航空与动力类的首席教授,吴建平院士担任了计算机类的首席教授,庄惟敏教授是我们建筑学类的首席教授等等。今天正好有朱院士和贺院士到场,可以请他们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需要数理类以及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的大类培养情况。

  数理类含五专业  大二根据兴趣进行具体分流

  主持人:感谢我们的刘主任,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朱院士,刚才刘主任也提到了数理化这一块,数学和物理专业是清华大学的数理类,它除了包含这两个专业之外,我看了,还包括航空航天和工程物理,以及材太料科学和工程等方向,那能不能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这样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吗?

  

  清华大学数理类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

  朱邦芬:这样分类的原则,首先这五个专业都需要比较强的数学跟物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去选择,比如我将来做数学,我将来做物理、做航空、做材料、做工程物理,这样的话,有一个坚实基础以后,再适当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原来也有类似的,不知道大家清楚不清楚,原来清华大学有个数理机科班,我们是1998年设立的,当时的出发点就是一开始有很坚实的数理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他可以向清华各个专业辐射。这个机科班成长以后,培养出很多非常杰出的人才比如我们培养的土博士,现在在斯坦福大学做副教授,还有在各个知名大学当教授,各方面人才都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实际上是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刘主任也说了,我们是按照大类培养的,那您简单的跟我们说一下数理类的特点和我们培养的特色什么。

  朱邦芬:我们的特色呢,第一年,一开始物理跟数学有一些不一样的要求,可能有的同学更多的偏向于数学,有的同学比较偏向于物理跟工程,所以一开始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志愿,他有一个不同的选课的要求跟计划。总的来讲,我们这个大类一开始就比较强调了数学跟物理这两个都是一个最低要求的,它的最低要求都要比目前的工科的数学跟物理的要求要高。学了一年之后,我们会分流,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一方面是根据自己在清华待了一年以后,慢慢的对各种专业有所了解,对各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爱好,可能会有所发展。另一方面,我想我们在第一年里各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新生引导课,会介绍你这个领域将来到底对什么问题有兴趣,要解决什么问题,将来出来的人才是国家在哪些方面需要的,它在国际上的地位怎么样。所以学生经过这一年的加强基础培育,自己又有不同的思考跟讨论以后,自己再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我想这个好处一个是基础打的比较扎实,第二个好处是一年以后选方向会比较有自主性。我知道像很多中学生选专业,很大程度是家长帮他选的,他不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而且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接触还比较少。总的来讲,高考填志愿是有相当的盲目性的。经过这么一两,将来他可能减少的是盲目性,可能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兴趣,而且我们原来体会到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基础打好以后,应该讲它从事理工科各个专业都会有一个很扎实的创新的基础。原来我们的学生不光是理工科,有些后来转行做经济、做文科的都发展的非常好。我想我们是为学生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的一个基础。

  大类招生使更多优秀师资进入新生课堂

  主持人:其实您刚刚说的特别好,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没有那么明确的说我对以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可能他就想着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比较热门,或者是我填报这个专业的话可能更好就业一些,他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一个自己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做了这一类的技术培养之后,他能更明确以后自己的方向。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这个数理化有很多的专业,各院系的老师也是非常的拔尖和出色的,我们这些优质的师资是如何进行整合的?它对学生有什么样的一个好处?或者是对学生意味着什么?

  朱邦芬:我想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最优秀的数学、物理的老师。清华老师很多,学生也很多,但是你在一年级是不是遇到一些大师级的人物给你上课,原来如果没有一种大类招生,你将来要吸引学生在你自己的专业,很多专业老师不舍得把他最好的老师投入到大一的新生教学中,现在这么一来呢,因为几个大类,他们都想要在二年级分流的时候,都有一批好学生留在我们这儿,当然他要使得你新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体会到我们这个学科的大师的一个风采,领会到我们这个学科妙在什么地方、美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话,我想很多院系都舍得把自己最擅长教学的,而且是学问做的最好的老师,放到大一的课堂上,我想这一点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另外一点,我想清华总的来讲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我们清华还有一些清华学堂班,这个清华学堂班是属于教育部的基础人才拔尖技术,在我们这个大类里边有两个学堂班,一个是丘成桐院士做首席教授的数学的清华学堂数学班,还有一个是我做首席教授的清华学堂物理班,我们这两个班就想培养到数学和物理的,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兴趣、有天分的这些学生。所以我们这两个大类渣生跟这两个学堂班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而且学的比较好,是可以进入到这两个学堂班的。

  主持人:这个学堂班的选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入学之后吗?

  朱邦芬:入学以后,我们目前的做法还不是大类招生,我们是在一年级经过了一段学习以后,当时我们有个面试,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根据学生的表达,我们选拔一些预备生,预备生不算正式的,到二年级我们才开始有正式的招生。大类形成以后,这个学堂班怎么招生,这个事情可能还得继续研究,我想正式招生可能会在二年级,一年级学堂班跟这个大类怎么来连接,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研究一下,但我想是有关系的。

  环境化工与新材料学科国家化特色明显

  

  清华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首席教授贺客斌院士

  主持人:感谢朱院士跟我们讲了这么多数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我们还想请贺院士简单的先跟我们介绍一下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的一些情况,也是先按照我们这个大类,我们这个学科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贺克斌:我们把环境化工和材料作为一个大类,它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它对于学生的一个知识结构的要求有它相似的一个地方,可能有很多人一听化工。

  主持人:对,为什么会把大型结合到一起?

  贺克斌:说环境是来治理污染的,似乎传统的化工是在制造污染的。但是以学科最新的发展来看比如说化工,治理环境的很多治理手段的基本原理,无论是大气、水,还是化学化工的基本原理,同时化工本身的发展形成了环境治理技术的同时,它也在往绿色化工、高端先进制造方面发展,无论是对化学品、材料。再说在料,它既能够帮助促使提升治理环境效力的一些新材料,同时他又能做一些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甚至于提升原来功能的新材料,所以说在指向上来讲,绿色化工、环境友好材料这两个指向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的功能性的材料向环境友好的材料发展,从纳米技术到高端绿色制造的发展,从传统的环境治理向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这几个在材料化工环境上有很好的一个共性。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个大类的时候,把这个放到一起是互补和加强的。实际上原来这几个之间在培养学生上也有很多的合作,正好在这个大类里头形成了这么一个新的契机,所以说我们几十为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案,教学培养计划,应该说是代表了目前无论是国际上在这几个方面的一个最新的知识结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我们这个大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立的?是按照这个大类招生之后?

  贺克斌:对,以前是合作培养,现在是大家共同培养,这么一种格局。当然,它的特点还是跟刚才朱院士讲的是一样的,我们第一年给同学更宽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其实学生的未来的发展,还是要有他个人的志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中学生在他从中学往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实际上他对这些背景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受社会或者是家长的影响比较大。我们提供这一年的机会,刚才讲了我们有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同时像刚才朱老师讲到的这个情况,一批顶尖的教授,包括我们一批的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都纷纷的在精心的准备以第一年的新生探究课的方式,分别把最好最新的一些东西介绍给同学,使他来了解环境化工材料的本身这个学科的魅力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我想是一个很大餐的菜谱等着大家来品尝了。

  主持人:但是您刚刚说到我们都知道这个环境问题其实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您刚才提到这个环境化工、新材料其实都是与国际接轨的,这一大类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的?

  贺克斌:这个应该说是我们的一大特点,就像你刚才讲的,这几个领域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发展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样一个趋势,所以说我们在设计这个课程的时候,本身这几个学科在清华过去的发展当中,国际化的程度就非常的高,我们在设计这个课程的过程当中,也注入了新的国际化培养的这些模式。比如说我们在几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跟国际上几十所一流的学校,包括美国、日本、欧洲这样的学校形成了长期合作和交流的这种模式。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德国的亚盛工业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同时第二类的呢,我们跟国际上的一流的企业,因为从工科的角度,跟国际上一流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因为在高年级的时候他会有实习的基地,所以说直接对接的像壳牌、通用电器、巴斯夫、西门子、三菱重工、丰田等等一批,都是几十个,并且不是一两年,是二三十年的这种合作。一批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体系和世行亚行这样的体系。跟一流大学呢,我们不仅是交流,还有一批重点的联合双学位的,同时形成本科和硕士之间衔接的这种双学位的合作,比如说跟耶鲁大学、巴黎路桥、密西根大学、日本的东北大学等等,这样的话应该说国际化是个大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个优势。

  国际班为全球输送专业人才

  主持人:我们看到咱们除了在分流专业方向之外,还有一个全球环境国际班,您能简单的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班吗?

  贺克斌:对,补充一句。清华在做培养计划的过程当中,跟国际化有关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的本科专业在最近两年开始在做国际的认证,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简称(21:03)在我们这个大类里,清华第一批做了4个专业,其中有3个专业在这个大类里头,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化学工程。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跟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那套体系里头是完全对接的。你刚才提到全球环境国际班,这个的基本考虑是我们的学生毕业的去向,就我们国内满足国家的需求来讲,我们说科学教研单位、大的企业、环境管理部门。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发现越来越有一个重大的人才需求,就是我们国家外向型的发展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需要去拓展国家外向发展的一个空间,其中我们进场被压缩的空间就是我们往外去发展的时候,你们对环境的问题处理的不好,你们弄这东西似乎是对外时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个过程不完全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想我们的学生将来要有一批人能够在国际深上面去了解和影响,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这个班的设计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他对国际、法律、经济管理这些方面有了解,对外语水平要求相对比较高,而他在培养方面,除了在我们清华校园里面念书的4年当中,应该至少有几个月以上的时间,长期在外边的合作学习,现在已经固定建了一些点,还有若干次的短期的这种实习。所以目前我们大概已经有三届,毕业的趋势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基本上做到了40%都到国外深造,其中加上百分十几是我们跟耶鲁的双硕士班,剩下的两部分全部是清华的直读硕士或者是直读博士的这个过程。这个去向呢,将来我们要往国际组织和国际化的大公司去输送这样的人。

  主持人:它这个国际班也是在我们专业分流的时候?

  贺克斌:国际班是这样,在招生的时候,就要有一批明确了,因为他的培养方案有一点点不同。同时在分流的时候再补充,明确一批,补充一批。

  主持人:您刚才说他对外语什么的要求比较高,他是不是也有什么单科的要求?

  贺克斌:他是在录取的时候会专门关注一下对外语能力的考察。

  新增培养项目与专业  响应国家战略举措

  主持人:感谢两位院士的分享,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好的专业和好的师资,都是非常顶尖的,那我们回到我们这个招生这一块来,我还想问一下咱们刘主任,我们今年有没有新增一些专业?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

  刘震:是这样,我们今年分成两大块,第一个叫新增的培养项目,像今年新增了两个本科的培养项目,另外也新增了两个本科专业。新增的本科培养项目,一个是人文社科类的,社科学院新增的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这个方向,其实跟贺院士刚才讲的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是相关的,一会儿我也会做一个介绍。第二个培养项目是外文系与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共建的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加入了刚才我们朱院士所提的清华学堂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个是首个清华文科的学堂班,也为未来我们文科高端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新增的本科专业方向,一个是土木类,新增了交通工程方向,建筑类新增了风景园林方向。这几个新增的项目或专业方向,其实彰显了清华大学在新百年提出的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这个目标在迈进过程中的一些学科布局的新思路。比如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社科学员新增的全球治理方向,其实这也是清华大学的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举措,一方面它既符合于国家战略,另外一方面它也是全球时代的一个回应。我再具体的介绍一下这个专业方向,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据媒体报道,在主要的国际机构中,只有不到3%的工作人员是中国人,且中国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往往担任入门级的工作,这个与我们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以及日益增强的国家影响力相比较,实际上是不太均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总量少,结构也不太合理。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3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的责任,各校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项职能。这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实际上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力度培养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具备全球视野创造猛烈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一种人才培养,以服务于国家的一个整体发展需求。而这种人素质的需求,就像刚才贺老师所说的,他必须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素质。正好清华在推进我们的一个大类给样的改革上,可以实现也一类的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培养的全球治理人才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他既要了解世界历史、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的来龙去脉、运作机制,同时也要具备一种跨文化的协作和领导能力,以及去国际组织工作时面对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这样一些工作人员和同事的时候,他不但没有陌生感,反而具有图色的谈判力和领导力。

  同时,对于这样的学生的培养,还要夯实多样化的领域和背景知识,不仅要语言过关,刚才贺院士也提到了这一点,还要掌握相应领域的背景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当然,这个方向的学生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组织工作,比如作世界银行、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去学习,获得立体化的培养,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才数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最近正好也有一个契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和讨论也非常多,但是我看大家有一个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我们这个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去实践、去调研,参与这种学术研究,获得自身成长,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为“一带一路”这个建设服务,为我们国家战略来服务,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之间的一个良性的循环。

  主持人:而且其实这个培养项目和专业其实就是弥补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的一个人才缺失,它一直是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刘震:对,我觉得这也是符合国家战略的一个措施、举措。

  大类招生给考生选择专业留有更多余地

  主持人:最后我想问问三位老师,在事实大类招生之后,我们考生应该如何填报志愿?或者他不像以前再那么盲目的选择,特别特别针对一个专业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朱院士先跟我们分享一下。

  朱邦芬:我想我们的大类比较适合这么一些学生,首先,他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的比较好,而且对这个学科有兴趣,将来有志在这些基础学科里面攀登世界高峰的这批学生,我想我们的大类当然是非常欢迎这类学生。我们还希望有这么一批学生,暂时你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将来我要做什么,但是我的数学、物理学的比较好,我想在一年里面打下很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一年以后我可以获得继续做数学、物理的学习,或者我就向航空、向新材料、新工程物理,我插一句话,我自己就是工程物理系毕业的。当时是1964年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时我就觉得我将来上大学应该是为我们国家的核科学基础做点事情,所以1965年我就考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来我自己觉得我这个选择是比较恰当的,因为一方面是国家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的兴趣,两个结合的比较好。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当时很幸运,因为清华的工程物理系,尽管它是个工科的,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强调理工结合,因为工程跟科学这两个结合以后,它的力量比你纯的工科、纯的理科可能发展的会更好。1965年我上的清华,当时做这么一个选择,当时没有像现在,没有什么指导,纯粹的瞎懵。我们现在的同学比我们那时候条件好很多,资讯了解的很多,所以如果你有明确的志愿,比如你要上工程物理,你也可以先把数学、物理打好基础,再来研究工程当中跟物理有关的很多方向,也可以航空里面有很多尖端的跟数学、物理工程相关的一些结合问题,材料跟凝聚态物理,这相隔是非常紧密的合在一起的。所以你有兴趣是将来不做基础学科研究,我是想做比较偏的、国家急需的这么一些领域,工程、物理、航空航天、新材料,也可以选我们这个。在得到比一般工科更强的数学、物理训练以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我想这样的学生也是比较适合我们的数理大类的这么一个方向。

  贺克斌:设备,有志于国家和全球绿色发展这方面的,因为这是我们说的可能全球的主题,包括我们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它的核心还是要发展,但是我们是要创新驱动发展,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就是要绿色发展或者叫可持续的来发展,所以说它需要三个方面的东西,科学认知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国家与全球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志于这几个方面的,说话是志趣向这几个方面的话,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在知识结构上,你经过一年的了解之后,可能会逐渐的聚焦与科学认知提升方面的,还是技术水平提升方面,还是全球治理水平提升方面的,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这个大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所以我说未来发展的主题,应该说我们这个领域的口径还是比较大的,鼓励大家为未来全球的绿色发展投身和贡献。

  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专业15个 或有所增加

  主持人:两位院士谈的时候上升到了我们这个专业的一个高度,去谈这个填报的兴趣,刘主任,您是不是对这个填报有一些指导和建议给大家?

  刘震:首先,刚才朱院士和贺院士都介绍了自己的大类,欢迎优秀学生去报考他们的大类,从我来讲,清华16大类总有一类适合我们的优秀学生。关于咱们填报的这些技术,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跟考生和网友做一个交流。

  第一个方面,目前来看,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是高考知分知位以后填报志愿,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填报建议就是在你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后,第一时间与我们在各省的招生组的老师和志愿者取得联系,他们会给你们提供最为详细的这样的一个咨询和最为细致周到的这样一种咨询的服务和建议,同时我们在高考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招生组的老师和志愿者同学的联系方式,在我们的网站,清华大学招生本科招生网和清华大学本科微信公众号清小华第一时间会给大家公布。

  第二个方面,其实很多考生,不像朱老师当时就已经坚定是工程物理和清华大学,很多考生都在纠结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学校比专业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在做了这样的一些大类给样改革以后,我想在这个问题上面是更明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两位院士刚才所介绍的,清华实施这种大类培养改革之后,经过第一年的通式教育的课程、专业导语的课程、专业基础的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科兴趣,减少了高考后立即去选择具体专业方向的这种盲目性,而且在一年以后,除了在大类内部进行专业确认以外,我们学生依然有很多选择其他类的专业的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转专业的机会。同时,清华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和辅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选择。这里面有几个数据,一个是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专业目前有15个,还在不断的增加过程中,普修专业有13个,可修读学生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接近20%,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给考试考生更加坚定的一个建议,一定是选择学校比选择专业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高考了,三位老师对我们考生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说?

  朱邦芬:我希望考生们最后一个绝加把劲,考上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

  贺克斌:希望大家能够沉着应战,发挥自己平时最佳的水平,实现自己最理想的目标。

  刘震:祝各位考试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放松自己的心情,实现自己的理想,美丽的清华园,更好的清华等你的到来!

编辑: 王启慧
关键词: 清华大学;大类招生;高考

清华大学:2017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持平

2017年,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一是招生规模,今年的整体招生规模与往年是持平,考生可以放心的报考。其次,在专业设置上,清华大学做了比较大的一个改革,首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