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首次按16大类进行招生

2017-05-17 16: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高招时间》清华大学专场

  2017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持平 首次按16大类进行招生

  刘震:进入高考倒计时的时间,各位家长和网友,包括我们的考生,实际上都还是有一些焦虑的。今年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我想有几个好的消息可以告诉大家。第一个是招生规模,我们今年的整体招生规模与往年是保持一定的,也就是我们的招生规模计划与往年是持平,考生可以放心报考。其次,在专业设置上面,今年清华大学做了比较大的一个改革,也就是说从今年起,我们首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将以往面向本科招生的49个专业整合为16个专业类进行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

  这16个大类是哪16个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能源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数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理通式类和临床医学类。

  但是我们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的大类改革并不仅仅指的是大类招生,更为重要的是与招生相衔接的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的环节。

  我们说大类的核心应该是大类的培养,所以为了更好的落实大类培养在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专门成立了大类培养的领导小组,校长邱勇院士亲自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同时,大家也看到,各个大类均由知名的教授担当首席教授来指导、协调各个大类的培养和管理的工作。比如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了朱邦芬院士,他是数理类的首席教授,我们的贺克斌院士就是我们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的首席教授。除此以外,还有我们的雒建斌院士担任了机械航空与动力类的首席教授,吴建平院士担任了计算机类的首席教授等。今天正好有朱院士和贺院士到场,可以请他们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需要数理类以及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的大类培养情况。

  大类招生 促使更多优秀师资进入大一课堂

  主持人:采用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之后,大类内各院系的优质师资如何进行整合?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

  朱邦芬:我想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最优秀的数学、物理的老师。清华老师很多,学生也很多,没有采取大类招生培养之前,在一年级就遇到一些大师级的人物上课也是比较难得的。采取大类招生培养之后,各院系各专业大一阶段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吸引优秀学生选择他们,因此,会促使他们将最好的老师投入到大一的新生教学中。这就使得新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更多机会体会到某个学科的大师的风采,领会到这个学科妙的精妙之处。我想这一点对学生是有好处的。

  另外一点,清华还有“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设有清华学堂班。在数理类里,有两个学堂班,一个是丘成桐院士做首席教授的数学的清华学堂数学班,还有一个是我做首席教授的清华学堂物理班,我们这两个班就想培养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兴趣、有天分的学生。所以我们希望将大类的招生跟这两个学堂班是连在一起,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而且学得比较好,是可以进入到这两个学堂班的。

  主持人:这个学堂班的选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入学之后吗?

  朱邦芬:入学以后。我们目前的做法还不是大类招生,我们是在一年级经过了一段学习以后进行面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情况选拔一些预备生。预备生不算正式的,到二年级我们才开始有正式的招生。大类形成以后,这个学堂班怎么招生,可能还得继续研究,但我想是有关系的。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新增2个本科培养项目及专业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

  主持人:我们今年有没有新增一些专业?

  刘震:是这样,我们今年分成两大块。第一个叫新增的培养项目,像今年新增了两个本科的培养项目,另外也新增了两个本科专业。新增的本科培养项目,一个是人文社科类的,社科学院新增的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这个方向,其实跟贺院士刚才讲的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是相关的,一会儿我也会做一个介绍。

  第二个培养项目是外文系与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共建的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加入了刚才我们朱院士所提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这个是清华首个文科学堂班,也为未来我们文科高端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新增的2个本科专业,一个是土木类,新增了交通工程专业,另一个是建筑类新增了风景园林专业。这几个新增的项目或专业方向,其实彰显了清华大学在新百年提出的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这个目标在迈进过程中的一些学科布局的新思路。比如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社科学员新增的全球治理方向,其实这也是清华大学的今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举措,一方面它既符合于国家战略,另外一方面它也是全球时代的一个回应。

  我再具体的介绍一下这个专业方向,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据媒体报道,在主要的国际机构中,只有不到3%的工作人员是中国人,且中国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往往担任入门级的工作,这个与我们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以及日益增强的国家影响力相比较,实际上是不太均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总量少,结构也不太合理。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3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的责任,各校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项职能。这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实际上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力度培养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具备全球视野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一种人才培养,以服务于国家的一个整体发展需求。而这种人素质的需求,就像刚才贺老师所说的,他必须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素质。正好清华在推进我们的一个大类给样的改革上,可以实现这一类的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培养的全球治理人才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他既要了解世界历史、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的来龙去脉、运作机制,同时也要具备一种跨文化的协作和领导能力,以及去国际组织工作时面对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这样一些工作人员和同事的时候,他不但没有陌生感,反而具有出色的谈判力和领导力。

  同时,对于这样的学生的培养,还要夯实多样化的领域和背景知识,不仅要语言过关,刚才贺院士也提到了这一点,还要掌握相应领域的背景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当然,这个方向的学生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组织工作,比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去学习,获得立体化的培养,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才数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近正好也有一个契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和讨论也非常多,但是我看大家有一个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我们这个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去实践、去调研,参与这种学术研究,获得自身成长,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为我们国家战略来服务,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之间的一个良性的循环。

  主持人:而且其实这个培养项目和专业其实就是弥补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的人才缺失,它一直是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刘震:对,我觉得这也是符合国家战略的一个措施、举措。

  大类招生给专业选择留有更多余地

  主持人:最后我想问问三位老师,在事实大类招生之后,我们考生应该如何填报志愿?

  朱邦芬:我想我们的大类比较适合这样一些学生,首先,他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得比较好,而且对这个学科有兴趣,将来有志在这些基础学科里面攀登世界高峰的这批学生,我想我们的大类当然是非常欢迎这类学生。

  我们还希望有这么一批学生,你暂时还没有明确“将来我要做什么”,但是你的数学、物理学得比较好,我想在一年里面打下很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一年以后我可以获得继续做数学、物理的学习,或者向航空、向新材料、新工程物理。

  我自己就是工程物理系毕业的。当时是1964年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时我就觉得我将来上大学应该是为我们国家的核科学基础做点事情,所以1965年我就考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来我认为自己这个选择是比较恰当的,因为一方面是国家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的兴趣,两个结合得比较好。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当时很幸运,因为清华的工程物理系,尽管它是个工科院系,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强调理工结合,因为工程跟科学这两个结合以后,它的力量比纯的工科、纯的理科可能发展得会更好。1965年我上清华做出这个选择,当时没有像现在,没有指导,纯粹是瞎懵。现在同学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很多,资讯了解的很多,所以如果你有明确的志愿,比如你要上工程物理,你也可以先把数学、物理打好基础,再来研究工程当中跟物理有关的很多方向,也可以航空里面有很多尖端的跟数学、物理工程相关的一些结合问题,比如材料跟凝聚态物理,这两个是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你的兴趣是将来不做基础学科研究,或是想做比较偏的、国家亟需的这么一些领域,工程、物理、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也可以选我们这个。在得到比一般工科更强的数学、物理训练以后,再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

  贺克斌:首先有志于国家和全球绿色发展这方面的人适合报考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这个大类需要三个方面的东西,科学认知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国家与全球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志于这几个方面的比较适合。我们这个大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希望大家选择我们大类,共同投身未来全球的绿色发展。

  入校后有丰富的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可选

  主持人:两位院士谈的时候上升到了我们这个专业的一个高度,去谈这个填报的兴趣,刘主任,您对填报有哪些指导和建议给大家?

  刘震:首先,刚才朱院士和贺院士都介绍了自己的大类,欢迎优秀学生去报考他们的大类,从我来讲,清华16大类总有一类适合我们的优秀学生。关于咱们填报的这些技术,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跟考生和网友做一个交流。

  第一个方面,目前来看,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是高考知分知位以后填报志愿,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填报建议就是在你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后,第一时间与我们在各省的招生组的老师和志愿者取得联系,他们会给你们提供最为详细的咨询和最为细致周到的建议,同时我们在高考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招生组的老师和志愿者同学的联系方式,在清华大学招生本科招生网和清华大学本科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小华”第一时间公布。

  第二个方面,其实很多考生,不像朱老师当时就已经坚定地选择工程物理和清华大学,很多考生都在纠结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学校比专业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在做了大类改革以后,我想在这个问题上面是更明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两位院士刚才所介绍的,清华实施这种大类培养改革之后,经过第一年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专业导语的课程、专业基础的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科兴趣,减少了高考后立即去选择具体专业方向的这种盲目性,而且在一年以后,除了在大类内部进行专业确认以外,我们学生依然有很多选择其他类的专业的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转专业的机会。

  同时,清华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和辅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选择。这里面有几个数据,一个是2017年我们的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专业目前有15个,还在不断的增加过程中,辅修专业有13个,可修读学生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接近20%,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给考试考生更加坚定的一个建议,一定是选择学校比选择专业更重要。

编辑: 王启慧
关键词: 清华大学;大类招生;高考

首次按16大类进行招生

2017年,清华大学的招生情况:一是招生规模,今年的整体招生规模与往年是持平,考生可以放心的报考。其次,在专业设置上,清华大学做了比较大的一个改革,首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