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飘飘——袁小斌插图作品《抢通山下渡大桥》创作记

2017-07-28 14:40:00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袁小斌在2017年建军节来临前,创作了《抢通山下渡大桥》系列作品,本月“赏鉴”我们一起在袁小斌的创作谈中领受军旗飘飘的峥嵘岁月。

  记者:您创作《抢通山下渡大桥》系列作品的背景是怎样的?内容主题是什么?

  袁小斌:《抢通山下渡大桥》是今年五月我应约为江西的一个纪念馆创作的一组插图。

  表现的是1927年7月26日,叶挺率领准备参加“八一”起义的部队乘火车行至九江市永修县涂家埠时,因山下渡大桥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而无法前行。永修县的地下党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发动群众连夜进行抢修,从而保证了“铁军”按时到达位于南昌城外的牛行车站,顺利完成起义前集结的故事。

  记者:这个有着特别革命意义的系列作品是如何构思的?

  袁小斌:所谓插图,一般是指与文字相配的图画,以方便人们在阅读时对于文字表述的内容更加直观。因此这一组插图也不例外,画面中表现内容是严格按照纪念馆方面提供的文字内容来设定的。

  记者:您能和我们说说这段史实吗?

  袁小斌:《抢通山下渡大桥》是一段与南昌八一起义有关的历史故事,因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文字史料,没有图片资料。如何用图画来准确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推敲,结合纪念馆展示的特点,我决定以素描的形式来画这组插图,效果上尽量往老照片的感觉上靠,努力营造出年代感,让文字表述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因此,我觉得在表现形式上,应该采用写实的手法,尽可能地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

  记者:在创作方式上您如何凸显营造历史感?

  袁小斌:为了营造出老照片的感觉,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我采用了钢笔素描的方式来画这组插图。钢笔素描的工具很简单,却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它不仅可以准确把握大的黑白关系,又能够细腻生动地对人物进行刻画,容易出效果。

  记者:此次创作您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

  袁小斌:为纪念馆画插图比较麻烦,一是要契合文字内容,二是要符合内容的时代特点,三是要让观众感觉真实可信,四是表现形式上既不能标新立异,又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诉求。

  虽然只是创作几幅插图,在接受创作任务后,为了准确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我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对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道具、桥梁、火车等,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同时期的历史图片,为创作做好前期准备。

  其次是画出草图后送纪念馆方面审查,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草图进行了多次修改。在草图通过馆方的审查后,才开始画正稿。

  记者:在此次有着特别红色记忆的创作中您有哪些心得?

  袁小斌:江西在中国近代发展历史过程中,有过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值得后人去挖掘、去追忆、去学习。此次能够为纪念馆创作与八一有关的插图作品,再现那段光辉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为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树碑立传,是我作为江西老表的骄傲和荣幸,理当尽心竭力。

  我希望有机会为此多做点事情。

  记者:此次创作您有哪些新的艺术尝试?

  袁小斌:我几乎每年都有为纪念馆、博物馆创作的机会,有油画、国画、连环画、也有插图。要说艺术上的新尝试,此次画插图一改过去采用毛笔加墨汁的手法,而采用我们平时办公用的那种通用中性水笔,不知道算不算?我认为画画只要有利于作品的表现,用什么工具无所谓,不一定要多么的讲究,关键是看你画出来的作品效果如何。再就是故意将这组插图的画面外形处理成破损的、泛黄的老照片感觉,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效果如何还要观众来评判。

  记者:您期望这组作品可以实现怎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价值?

  袁小斌:希望通过我的这组插图作品,让人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在缅怀那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家舍业、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同时,也会想起那些曾为此默默付出的普通民众。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1927年7月26日叶挺率部队乘火车行至永修县涂家渠,因山下渡大桥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而无法前行。

  共产党员永修县公安局局长赵相禄得知情况,立即组织抢修人员,并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尽快抢通大桥,以便”铁军“按时过河到达南昌。

  一百多名铁路工人立即投入施工,不分昼夜,挑灯夜战,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七点抢通了大桥。

  当“铁军”通过大桥时,工人兴奋地忘记了疲劳,高呼:“欢迎铁军!”“打倒蒋介石!”战士们回应:“工人阶级万岁!”“感谢工人帮助!”。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南昌八一起义;抢通山下渡大桥

军旗飘飘——袁小斌插图作品《抢通山下渡大桥》创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