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渝水7月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吴喆 李林)“我们八百桥世代守着父辈们代代相传的田土,以种植水稻为生,为饱起来而辛勤耕耘,这两年来,村委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先后引进了皇竹草、竹荪、西瓜种植等产业,形成了‘一青二白’的特色农业产业。从农业产业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一青二白’,不仅产业面貌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钱袋子鼓了!”八百桥村委书记张晓菁告诉记者。

  “青”色起,贫困户摘掉脱贫帽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2019年,江西省渝水区八百桥村积极发展皇竹草产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贫困户全部入股并签署分红协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皇竹草生产种植。小小的皇竹草为八百桥贫困户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近日,记者走进英台上村皇竹草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皇竹草已经长到比人还高,基地负责人刘振峰:“今年皇竹草长势比去年还好,再过个把星期就可以收割了。”

皇竹草种植基地

  村民袁绍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开始就在皇竹草基地务工,今年以来在基地务工超过30天,她对记者说:“以前总是要跑到外面去打临工,我又不会骑摩托车,要赚几十块钱晓得几不容易哦。想在在家门前的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挣70元,到年底还能分红,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村委干部李林:“去年因为是第一次栽种,管护的不是很好,只收割了一季。今年可以收两季,预计产量要达到一百多吨,收入超过3万元,比种植水稻要强多了。”

  据了解,2019年每家贫困户在皇竹草产业上仅分红一项就增加收入超过500元,像袁绍兰这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工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最多的可增加3000多元收入。

  “白”色亮,老百姓迈向致富路

  白色大棚下的致富经

  开车走到八百桥村,路边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特别显眼,马路边上,西瓜基地的负责人严小生正在销售着新鲜西瓜。

  “现在西瓜1.5元一斤,今年已经卖了一茬了,一亩2000多斤,收入还可以。”严小生乐呵呵的向记者说到。

  据了解,2019年八百桥村委引进西瓜种植项目,从60多户农户手上以6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300余亩土地。

  “土地流转费用比较高,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另外西瓜种植基地用工量很大,从育苗、移植、授粉等各个程序都需要用工,村民可以在基地直接就业。”八百桥村委书记张晓菁说到。

西瓜田里务工的村民

  “我家流转了六亩多地,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拿到70一天,4月份基本每天都有活干,现在每天都来帮老板摘西瓜,基地忙完了还能顾的上家,挺好的,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在西瓜基地务工的村民严春英尝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甜头。

  人见人爱的白裙姑娘

  头戴墨绿帽,身穿洁白裙,脚蹬浅红靴,在八百桥村口有片30余亩的黑色大棚,棚下的竹荪宛如婀娜仙子,十分美丽。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等,因为生长条件苛刻,很少见到,历代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

  眼下,正是竹荪采摘的旺季,大棚里,一朵朵破壳而出的竹荪像一个个穿着蕾丝白裙、即将翩翩起舞的“白雪公主”。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运,到处一番忙碌丰收的景象,群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章兰英是八百桥村小组村民,今年已经60岁,每天都在基地务工,一边采摘竹荪一边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年纪,出去打临工都没人要,现在村里搞起了产业,我每天都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从5月份开始,我基本天天到竹荪基地采摘竹荪,一个小时9块钱,虽然赚的不多,但是上午干完活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下家务、农活。”

  王细牙是竹荪基地的负责人,他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竹荪种植项目见效快、收益高,且人力需求大,我现在这里只有30余亩,每天都需要近20人在基地务工,今年效益不错,明年我准备增加面积,还要做竹荪深加工,延伸竹荪的产业链,加快推动竹荪产业提档升级,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致富。”

当地村民在竹荪基地里务工

  王细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平均采摘80多斤,盛产高峰期可出到100斤!市场价格虽然不比前两年,但是干品也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

  “农民要致富,一定要有产业,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取得收益,还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今年我们还在积极引进果冻橙等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实现农村振兴。”村委书记张晓菁意犹未尽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