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渝水9月11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吴喆 凌声萌)夕阳西下,在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的英台上村,江水碧波环绕,家家户户的炊烟和着晚霞氤氲出一片城里人久违的乡土韵味,贫困户刘绍兰也收拾着农具结束了一天的忙活。

  高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大大咧咧的性格像东北妇女,这是村里人对贫困户刘绍兰的印象。2011年,刘绍兰的丈夫张发根因为意外造成半身不遂,9年来刘绍兰不离不弃,日夜服侍在身边,成为当地的爱情佳话。2019年刘绍兰不畏生活的艰辛,更是和别人一起承包了300余亩水稻,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农村人的爱情——简而不凡,9年的守候

  刘绍兰的丈夫张发根原来是做木工的手艺人,农村老人常说:一门手艺当抵十亩地,谁家的女儿嫁给了手艺人,就是提前奔小康的节奏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1年的张发根意外从高处摔下来,造成半身不遂,常年瘫痪在床。这一摔,对这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当头棒;这一摔,将一个小康家庭摔进了贫困户。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张发根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刘绍兰。不管什么时候见着张发根,无论是在轮椅上还是在床上,都发现,张发根永远是干净整齐的,从不邋遢。相比丈夫,刘绍兰的穿着就凌乱多了,由于干农活,衣服经常还会有些泥巴或者油渍。

  “如果不是碰到婆子好,我还有这么好啊!”张发根说到自己的妻子眼里饱含着泪水,因为他每日看到妻子的艰辛。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刘绍兰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丈夫擦洗身子、更换衣服,再忙碌着做早餐、整理家务、外出干农活……忙完一天,如果天气好,刘绍兰总要推着丈夫到村里转一转,走一走,作为一个妻子,这9年来,她每天都是这样在忙碌中度过。

刘绍兰无微不至照顾丈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9个年多,我不曾出过一次远门,不曾在外面待过一个晚上,因为家里总有一个人让我牵挂。”刘绍兰的这句话朴实而令人感动。

  简单的话语透露着烟火夫妻的相濡以沫,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承诺。生活它就是这样,再难,你在,我在,幸福就在。这个中年妇女没有什么文化,她都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但是她却过出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佳话。

  一个女人的奋斗——贫而不困,撑起家的重担

  生活总是赋予每个人不一样的使命。穿衣吃饭,看病要钱,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像千斤重担压在她的心上。随着村庄的土地被荒的越来越多,听说周边有外地人来包田种,刘绍兰也动了心。自己勤快能干,有一身使不完的劲,何不将村庄一些没有劳动力的土地流转承包过来,即为自己找到出路,也为当地农民流转土地创收。2019年刘绍兰和周边村民合伙,承包了300余亩水稻,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刘绍兰顶着烈日翻晒稻谷(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种田,是靠老天吃饭,雨大了怕水淹了,雨不来又怕干旱,刘绍兰经常一身泥一身水的在风里来雨里去的排水、放水,像个女汉子;种田是个辛苦的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刘绍兰说:“田里水稻虱虫,青虫之类的害虫最要防患,一旦发现,就要及时打农药,为了节约成本,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背着农药机她一天可以打杀三十多亩地的害虫呢。由于面积太大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本村的村民及一些贫困户,并带动一些工作机会,让村民们增加一些收入,很多50岁以上的农民出去找工作是很艰难的事,家门口的工作村民们都很愿意干。”

刘绍兰在给水稻喷施农药(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今年70岁的贫困户袁绍兰就是一位受益者:“刘绍兰聘用我们在她田里做事,每天收入有八十多元,还可以顾家,有收入了,日子比过去好多了!”

  暖心的帮扶——扶贫扶志,致富路越走越宽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刘绍兰的儿子张绍俊一直没有就业,驻村干部吴喆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上报上级就业部门,帮助联系就业。同时,积极联系快递企业,拓宽他的就业道路,最终帮助张绍俊在新余中通万商红网点就业。

  谈及儿子的工作,刘绍兰高兴地合不拢嘴:“我听他说,上班还蛮轻松,收入也有4000块钱左右,蛮好哦。”

  今年汛期,刘绍兰承包的稻田有20余亩受灾,村委干部又积极帮助她申报受灾情况,及时获得受灾补助。近日, 村委干部再次来到刘绍兰家:“听说你今年又增加了几十亩稻田呀?需要资金么?现在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并详细的和她解释小额贷款的政策。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上门了解生活情况(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是蛮好!今年增加了60多亩地,土地流转费加上今年肥料药水涨价,正愁钱的事呢!”刘绍兰了解到政策后说到。

  如今,刘绍兰通过自己的努力,承包了400余亩土地,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年收入接近7万元,致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