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福10月26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黄鹏 张伟 刘志宏)迎着深秋的暖阳,漫步泸水、东谷水、泰山水流域巡游,处处是美景,步步入画来。“现在水变得更清了,在这儿散步特别舒心!”在江西安福,沿着泸水河景观带一路行走的群众由衷感叹。江河湖道悄然变美背后镌刻着该县谋定疾行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态度和决心。

  近年来,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堤固”生态建设目标,安福县攻坚克难,以水施策,加强河流湖泊、人居环境方面的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穿村而过的石溪湾如玉带般,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茂林修竹、石山喷泉、水塘相连。国庆期间,泰山乡楼下村福村饭店生意爆满,“我家就在池塘边!”格外忙碌的老板彭小智匆匆赶来,站在岸边将自家宅屋指给记者看,只见古樟、曲径、长廊、流水交相辉映。作为重点打造的省级水生态文明村,当地老百姓依水而生,房屋依水错落格外别致。可早些年,河道窄、臭、乱、“断头浜”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居民。“以前,村里池塘漂浮着很多垃圾,我们做餐饮行业,客人来了之后,如果第一印象不好,想要他们再次光顾就难了。”彭小智言语激动,“多亏了这些年加强护河巡河,臭水塘变成了清水绿岸,店里生意越来越跑火!”2019年,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让他看到了商机,依托自然山水和美丽村庄有机串联,彭小智投资兴建起“体验游”和特色餐饮项目,“休闲+水美+旅游”独特经营模式吸引了数千游客光临,一年下来累计增收10余万元。“我们依山傍水、村明景和,现在呀,只要谈到品味文化、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首选就是我们福村楼下!”

河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河长制”治理出楼下村生态好风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绿水青山的转型得益于一河一策的实施,该县构建完备的县、乡、村三级“流域+区域”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明确县级河长9人、湖长4人,乡级河长54人、村级河长256人,选聘38名在家乡贤担任民间河长,全县82条河流、102座水库全部挂长,实现了河湖长全覆盖。“我们扎实开展泸水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河道环境面貌得到改观;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河道采砂监管,水利、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河道水域真正实现旧貌换新颜。”该县水利局局长刘建民介绍。截至目前,安福县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大中型水库水质全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天水长天一色格外秀丽(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活水引来了,发展自然也有了源泉。走进山庄乡连村村的小龙虾基地,杨云民正扛着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笑开了花,筐里的“宝贝疙瘩”是他致富的希望。村里溪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近年来水环境的改善,让这里成为打好水经济“特色牌”的成功实践。“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咱们发展稻虾共作,靠的就是这一湾清水!”2017年,村里成立了稻虾种养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不仅环境美了,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杨云民联合几位老乡率先尝试,租赁村里300亩水田,投资建起了“稻虾基地”。据介绍,一年四季除水稻种植外,可收获4期成品虾,产值可达110多万元,获纯利40多万元。“水清了,岸绿了,这钱袋子啊也鼓了起来!”清澈的河道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小小的村子带来了更多生机与商机,谈起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露出满脸的笑容。

产业发展造福一方(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河长制找到了打开水环境治理的一把“金钥匙”,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近几年,该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在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特性基础上,通过改良河床、修复河岸、建设休闲步道及生态亲水工程,把水生态文明村建设与生态修复保护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设沿河公园、风景区,配套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打造人水亲近、宜居宜旅的水生态环境。枫田镇车田村、横龙镇石溪村、泰山乡楼下村、寮塘乡江荫塘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点不断涌现,水产养殖、高端苗木、观光旅游等一批产业破茧成蝶。

  秋日的安福,碧波荡漾、绿水环绕,信步于间,处处律动着灵动的气息。在绿色转型振兴发展中,一幅幅人水和谐的动人图景正在徐徐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