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渝水:“娘屋里”的扶贫果

2020-07-02 19:3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渝水7月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李嘉伟)2007年夏天,40岁的彭平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来到妻子的家乡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布下村委庄边村,倾其所有,在宽广无垠的青山脚下流转了200余亩荒地,开垦耕种。时光如梭,13年后,当初的荒地已经变为绿意葱茏的果园,个头硕大的翠冠梨沉甸甸地坠在梢头,举目望去,每一棵树上都是硕果累累。又是一夏,丰收在望,现在,彭平根的翠冠梨园有了另一个响亮的称呼:——布下村翠冠梨种植扶贫产业基地。

布下村翠冠梨种植扶贫产业基地

  七月初的阳光,炽烈而旺盛。经历了漫长雨季的洗礼,梨子抓紧最后的时间积蓄养分和甜蜜,距离它们正式上市已不足一个礼拜。同样在抓紧时间的还有梨园的主人彭平根和妻子欧阳勇敏,虽说已经种了十来年的梨子,但是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特别紧张。“今年上半年真是过得不容易,先是疫情,又是大雨,好在周边乡里乡亲帮衬,乡党委、政府又给我们修路、宣传和政策支持,翠冠梨长得很好,已经有几家新余、宜春的市场预下了订单。”在基地临时搭建的装卸点里,彭平根夫妇和数名村民正抓紧粘贴着用于运输的纸箱子,今年,他们尝试着同几家本地电商平台商洽合作,自家的翠冠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的都是沼液沼渣。成熟的果子个大皮薄,汁水丰盈,甜度高,最终靠着有机绿色的过硬品质赢得了对方的青睐,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因此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于基地出产的翠冠梨第一时间运抵消费者手中。

成熟的扶贫翠冠梨

  “现在路修好了,双车道的界布路直接通向清宜公路,到新余市区、分宜县、宜春都十分便捷,距离高速路口也不过20分钟车程。”彭平根口中的界布路便是界水乡总投资4350万元“两横两纵”农村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新余市区至乡内沿途村庄的交通大动脉。界布路东接市区凯光植物园景区,西抵533国道,像一串项链,将散落分布的3个村委近40个自然村串联起来。“原来我们刚开始种梨子的时候,村前就是一条土路,人家上门收梨都嫌路烂难走不愿意来,要是遇上下雨,得请手扶拖拉机、驴车才运得出去。乡里都知道我家梨子好吃,但来采摘的寥寥无几,为啥——不想一脚板一裤管泥回家嘛。”提起往事,彭平根有些感慨,但13年来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只是一条路。2019年,彭平根的诺福特家庭农场遇上了资金困难,眼见的连基本的养护、肥料都难以为继。偌大一片梨园,梨花纷飞,景色唯美绝伦,但他无心欣赏,多年起早贪黑经验的产业,他不忍心就这样放弃了。在这个时候,乡里扶贫工作站的干部找上门来,主动提出可以采取“家庭农村+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致富带头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小额贷款共同出资,既缓解当年的燃眉之急,更能为周边的乡亲们闯出一条长效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丰收在望

  “就好比是睡觉想枕头,乡里扶贫工作站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彭平根说,他当即答应下来。但因为之前从未做过这样的尝试,彭平根对扶贫产业基地各项申办手续及扶贫项目的前景还是抱有怀疑。“老彭,不用担心,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致富,你的困难就是咱们的困难,我们一起去克服他。扶贫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前景很好,你就放心吧。”扶贫工作站站长彭超拍了胸脯,此后的他和同事一直积极帮着彭平根奔走,争取政策支持,办理相关手续。彭平根的心放在了肚子里,很快,一块崭新的“布下村翠冠梨种植扶贫产业基地”铝合金牌子竖在了原来庄边翠冠梨园招牌的旁边,宣告着扶贫产业基地正式建成。

  “现在我的基地一年能产30万斤翠冠梨,销售额超过60万元,投资入股我基地的31户贫困户,我每年年终都给他们分红,年均增收1286元。你看,这4位工人就是我请来务工的贫困户,我一共请来了4个人,到了挂过季节还要临时再加人,他们一年可以增收0.5-1万元哩。”彭平根笑道,“自己赚了钱,也带动带动周边的农户赚钱,不少村民都来学种梨,我能帮就帮一把,老婆的‘娘屋里人’,不好好帮忙,晚上老婆都不让我进家门哟!”

  在一边忙活的欧阳勇敏笑着接过话茬:“在这种了13年梨,界水哪里不是你的‘娘屋里’?前阵子梨花开,乡政府还特意帮我们拍航拍、做宣传,画面都上了中央台呢,我还发了朋友圈,亲朋好友都点赞,说我们梨子种得好呢!”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渝水;扶贫产业;脱贫攻坚;

江西渝水:“娘屋里”的扶贫果

2007年夏天,40岁的彭平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来到妻子的家乡渝水区界水乡布下村委庄边村,倾其所有,在宽广无垠的青山脚下流转了200余亩荒地,开垦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