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渝水10月16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周仁 黄珏)10月15日,来自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茶山口社区的“敲门嫂”刘菊梅领到了《救护员证》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从事‘敲门嫂’志愿服务已经有七八年了,有了这个证之后,敲门遇到老人摔倒、中风、脑出血等突发情况,我就不会慌了,更有底气啦。”

  为贯彻落实《渝水区“敲门嫂”志愿者礼遇办法》,10月14日-15日,渝水区委宣传部、区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敲门嫂”志愿者第一期应急救护培训班,来自全区6个街道46个社区的62名“敲门嫂”志愿者参加了培训。

  两天的培训中,来自区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师们结合“敲门嫂”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中常碰到的老人多、时间急、情况杂等实际情况,采取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特别针对老人摔倒、脑卒中、休克、骨折等情况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开展基础演示操作。参加培训的“敲门嫂”们认真听取了授课老师的讲解,不时拿起手机记录一些课程知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教学模拟人演练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救护技能。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理论和实操考试,通过考试学员将以合格成绩获得了《救护员证》。

  “作为一名‘敲门嫂’,在平时‘敲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我可以提供一些更加有实质性的、高效的应急救护的服务。”参加培训的“敲门嫂”志愿者于之涵说。

  据了解,渝水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区),“敲门嫂”志愿服务是渝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之一。“敲门嫂”志愿者们时不时去敲敲社区空巢、独居、孤寡老人的门,问声好、唠唠嗑,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为老人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省市领导的多次点赞。近日,为进一步培育“敲门嫂”志愿文化,倡导社区文明风尚,增强广大“敲门嫂”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渝水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了《渝水区“敲门嫂”志愿者礼遇办法》。对“敲门嫂”志愿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急救知识培训,就是16条“敲门嫂”志愿者礼遇办法之一。

  “本次应急救护培训班,将全区1800名‘敲门嫂’全部列入了培训对象,做到100%有效覆盖,从而提高‘敲门嫂’服务层次,让‘敲门嫂’们不再是扫扫地、聊聊天,而是具有遇到突发事件的自救和互救的专业能力。”渝水区红十字会监事长胡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