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遂川1月13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彭芳芳 彭院香 刘祖刚)在江西省遂川县枚江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调解阿公”。2019年,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老罗调解室”,设在邵溪村。平常,村里兄弟阋墙、妯娌拌嘴、邻里争利啥的,都爱找上门来。

  他,就是已75岁高龄的“土律师”罗圣柳。

  花甲之年 成为光荣的调解员

  今年,是热心肠的罗圣柳入行第15个年头,直到花甲之年,才真正地和调解搭上界,可谓“年老资格嫩”。

  回忆起第一次当调解员,起初是因为亲戚的孩子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意外溺亡,他作为谈判者家属出席,既是参与者,也是调解员。在此过程中,罗圣柳摆事实、讲道理,认定对方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设施,也没有警示标志,需担责赔偿,在他据理力争下,最终妥善处理了这件事。

  正是这次意外经历,让罗圣柳坚定了调解的初心。用他的话来说,当一名调解员,需要站在双方立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60岁的过去,他曾当过临时交通收费员、代课教师、销售员,这些过往经历的沉淀,培养了他刚正不阿、极富耐心、开朗乐观的好性格,也是当好调解员的必备法宝。

  肖某与吕某曾经是好邻居,吕某建新房前,还用卷尺测量了,在肖某家屋檐外打的地基,建成后,却发现肖某家的屋檐水直接滴在地基上,很明显,侵占了肖某宅基地。

  吕某很纳闷,明明测量了,咋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毁了重打地基,肯定又是一笔损失。双方各不相让,只好找到罗圣柳调解。一番了解后,他解开了双方的困惑,原来,卷尺是软材质,在垂直测量时,容易因风发生偏向,精准度会有所降低。考虑到造价,罗圣柳提出肖某稍作让步、吕某给予补偿的办法,双方均很满意这个折中方案。

  一个个调解成功案例的背后,罗圣柳付出了很多,有时候要反复揣摩,找到折中办法,让双方尽量不“吃亏”。

  出于私心 我要当好法律“明白人”

  “我志愿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我宣誓信仰法治,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在庄严的宣誓仪式上,罗圣柳声音洪亮,字字铿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说起当初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罗圣柳坦诚,是有“私心”的。因为作为调解员,基本法律知识是必备的,通过法律“明白人”这个平台,自己既可以学习,又可以将所学运用于调解中,一举两得。

  酷爱学习的罗圣柳有个绰号—“土律师”,没有律师资格证,却对法律知识甚是痴迷。尤其是有了法律“明白人”这个头衔后。只要空闲,就会钻研专业书籍,研究法律实践。遇上村民闲聊,这个“闲事佬”就会跑去“凑热闹”,动不动就把话题“扯”到法律层面,经常在村里面作法律法规“报告”,定期在宣传栏张贴一些实务案例,语言土味、案例鲜活、内容接地气的课程,群众连连称赞。

  作为法律“明白人”,涉及土地纠纷矛盾,罗圣柳总会把农村宅基地性质、土地规划、面积认可等标准“亮”出来;遇到婚姻家庭问题,他总会把婚姻双方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经济负担等现实“摆”出来;碰上赡养父母不尽责的,他总会拉下脸来把不赡养父母的子女狠狠“批”一顿。在他看来,把法律和情理融合在一起,才能让群众真正看的明明白白。

  抗疫 调解一刻也不能停

  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听闻消息的罗圣柳坐不住了,总想做点什么,这位75岁的老人向邵溪村请求,希望能到一线。

  考虑到年岁和身体状况,村里安排罗圣柳在家。听闻村里封闭式管理,值守点需要人手,执意请求到卡点蹲守。他说:“我腿脚虽慢点儿,但脑子还算灵活,里里外外的人都认识,但凡来个陌生人,一眼就认得出来。”

  这是位出了名的“硬核”,每天准时出现在卡点,每次都等别人吃完饭,罗圣柳才最后一个换岗。个别待不惯的年轻人想要从卡点外出,他愣是堵住,毫不退缩,劝返回家。遇到聚集的,他这大嗓子喊得大家都怕。

  疫情期间,遇上村里面要调解的,他选择了电话里了解原因并调解,严守疫情规定,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接触。

  15年,罗圣柳这位调解达人,用近千个案例收获了赞美之词,在该县小有名气。他说,未来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不遗余力地把法律带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