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遂川10月19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胡典华 李书哲)在江西省遂川县黄坑乡山坳里的三坑小学有一对夫妻,丈夫钟隆春既是负责人,也是教师。大家都不愿意来的荒僻之地,他把却妻子黄春梅请来搭档,还得身兼教师和清洁工之责。

  在山区教学这条路上,钟隆春已经走过了漫长的34载,他用爱燃一盏灯,照亮了孩子们的前行之路,也多次获评县优秀教师。

  传承梦想 站上三尺讲台

  钟隆春的父亲钟书云是民办教师,勤奋好学,正直善良。那个年代没有工资,只能记公分,除了负责教学工作外也要回生产队干农活。钟书云在转为公办教师不久后,不幸因病离世。

  站上三尺讲台,就是继承父亲的遗志。1986年,19岁的钟隆春顶替成为父亲的接班人。来到黄坑金田小学后,他才发现校舍居然在宗祠里,土墙斑驳,黑板泛着灰色,只有几排简陋的桌椅。宿舍就更简单了,坐上去就吱吱嘎嘎的竹椅,熏得乌黑的煤油灯,还有一张桌子和床。

  刚到的那晚,钟隆春转转反侧、忐忑不安。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就被几十双闪烁着求知渴望的眼睛深深打动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好一位老师!可面对学校分配的语文、数学、自然等课程,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他一窍不通。

  “这堂课要先讲解生字生词,再归纳段意……”所幸同事们对备课和试讲指点颇多,大家常常要忙到夜深。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钟隆春开始独立完成备课、上课。

  默默耕耘 以校为家的坚守

  次年,由于坐落在黄坑和大汾交界处的河洞教学点无人任教,钟隆春主动请缨。这里的海拔高达800多米,路边杂草丛生,每次他从家里到学校要走10多里的山路,每年至少要走破几双解放鞋。

  全校没有一块水泥地面,教室是土坯房,地上的黄土坑坑洼洼,连课桌都很难放平,以至于每隔一阵子就得和着黄泥补平地面。夏夜入睡前必须挂上蚊帐,可因为墙上缝隙多,常有蜈蚣出没,还会经常看到毒蛇,所以晚上起床也得随时带着手电。

  钟隆春不仅是负责人,还得任教3个年级7门学科,又要当好厨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住了下来,悉心授课之余挑水劈柴、开荒种菜。此后,还任教于金河小学、黄嵊小学、古州小学、大沙小学、水口小学等多个村小。

  夫妻搭档 村小有了新面貌

  2013年,钟隆春调入仅有50余名学生的三坑小学担任负责人。缺老师,没有操场、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

  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呢?钟隆春眉头紧锁、食难下咽。他先是把有长期代课经历的妻子黄春梅请到了学校任教,然后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校舍、食堂、厕所得以改建,300多平方米的操场实现硬化,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相继到位。校园通了网络,现代化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相继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学习成绩跃居全乡前列。

  教育扶贫是一项重点工作。作为黄坑本地人的钟隆春主动申请去偏远的金河村,负责10户分布在山林里的建档立卡户,常常走访一趟下来就要两三天。

  关爱学生 照亮孩子前行路

  有一回,父母外出务工、由80多岁奶奶独自照料的留守儿童小星,因为贪玩让同学以肚子痛为由帮忙请假。担心学生的钟隆春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无人接听,于是赶紧跑到了小星家里,却发现孩子原来在家烤火、看电视、磕瓜子。钟隆春又气又急,但着性子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沟通。小星这才懊悔地哭着承认是没有完成作业才不想上学:“老师,我错了!”回到学校的小星在钟隆春的引导和鼓励下,终于改正了迟到、旷课、欠作业的毛病,成绩也取得了进步。

  山区学校的留守儿童不少。每接手新的学生,钟隆春都要在开学之初进行家访,掌握家庭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只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我是大山的孩子,我愿做一盏灯,照亮山村孩子们斑斓的梦想。”合上日记本,崎岖的山路上,那个清瘦的身影奋力地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