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芦溪5月25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谢友云)通组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小洋房精致气派,一盏盏路灯照亮乡路,百亩荷花、菊花种植基地生机勃勃,农民辛勤耕耘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初夏时节,芦溪县宣风镇沂源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洋溢着脱贫致富的喜悦与希望。

  宣风镇沂源村位于芦溪县西北处,下辖四个自然村,全村526户2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05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落后,无工业基础,导致产业匮乏,村民贫困,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差,被列为“十三五”期间省定点贫困村。近年来,在挂点帮扶单位、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切实发挥支部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路,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实现华丽转身。

  强化班子建设,让脱贫致富有保障

  “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以前村委班子比较散,通过整顿建设,班子更有活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发挥。”沂源村党支部书记刘汉增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增强班子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沂源村党支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使党员的在党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屋场夜会”的形式,广泛组织党员、“五老”人员和群众开展党的政策学习,村党支部找党员谈心、讲政策、听建议、聊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共识。开展党员联系群众,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带领作用,把村干部、党小组长、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大党的宣传阵地,利用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把党的温暖送达到每个村民中,村里的民风、环境卫生得到显著变化。

  完善基础建设,让脱贫根基更坚实

  “家里通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也都有了。以前到县城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进村公路修好了,30分钟就能到芦溪,上街买东西方便多了!”村民朱清明高兴地说。

  沂源村作为一个山区村庄,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限制,该村积极想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破除发展瓶颈。在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该村集中力量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村推进场所建设、公路硬化、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美化亮化等工作,夯实发展基础。累计完成村组公路建设13公里,道路硬化率达100%,实现“组组通、户户通”;全村23个村组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42户;村庄道路铺上沥青路、装上了路灯;全面完成村综合服务平台、医务所、垃圾回收站、异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全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发展富民产业,让脱贫之路更宽畅

  “我来菊花基地务工已经有几个月了,每天可以挣60元,一年务工收入有1万多元,有了这个菊花产业之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日常生活不成问题。”贫困户付爱英笑着说。

  该村确立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生态经济价值,唱响绿色扶贫经的思路。打造了以乡村旅游观光为主线的荷花产业基地,形成了集光伏发电、菊花、荷花、珍珠鸡、中药材种养基地为一体的“沂源产业群”,安置贫困户12户,解决村民100多人务工。大力推行“贫困户+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公司+基地”“支部+党员+贫困户”的自愿参与模式,代入“4×4”产业公式,因户施策,鼓励村民勤劳致富,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贫困农户创业创富。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扶持他们直接参与马蹄种植、珍珠鸡饲养,菊花基地为11户贫困户提供就业630余次,带动户均增收约4600元,同时拿出扶贫项目金1万元,作为11户兜底户的入股金,参与年终效益分红,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2019年,沂源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年3千多元增长到年8万多元,贫困户2019年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比2018年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