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苏州11月19日消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山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要求,高标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健康城市水系统,让海绵城市建设与江南水乡生态建设相依共舞,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在昆山,有一支青年党员志愿者团队,被亲切地称为“海绵宝宝”。近日,“海绵宝宝”赴柏庐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围绕“什么是海绵城市”“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常见的海绵设施类型有哪些”等基本问题,图文并茂地向社区居民讲述海绵知识,并通过实验直观展示常见海绵设施——生物滞留池的净化过滤功能。

海绵宣传进社区——生物滞留池净化效果演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党建+”引领模式,提振城市生态氛围

昆山市以“党建+海绵”的模式,组织开展“海绵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把海绵知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阵地,组织学生、居民参加海绵城市科普讲座、参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让老百姓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悦享美好生活环境。

组织青少年参观海绵城市项目(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多场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宜居品质

昆山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为目标,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综合治理中。施行“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住区建设+海绵”“闲置地块覆绿和社区功能完善+海绵”“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海绵”的一体化建设模式,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全过程的雨水控制,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昆山市准确把握“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要求,系统化解决城市涉水问题,不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构筑人民乐居的安全屏障。海绵城市建设采用全过程径流控制策略,因地制宜布置源头海绵设施蓄存与缓排雨水,起到降雨时削峰延峰作用。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水管网普查,更新排水管渠,新建改造排涝泵站,提高设施雨水排放能力。昆山市实施河道清淤拓宽、闸站改造等整治工程,畅通圩内河网水系。充分利用公园内大面积水体,发挥公共海绵空间的功能属性,设置闸门等设施,实现公园水体与圩区水系的联合调度,发挥相应调蓄功能,提高圩区防洪排涝安全等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控,实现全过程雨水管理、全时段污染削减,构筑安全弹性的城市防涝格局。今年以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昆山市坚持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积极推进消除城区50余个易涝积水点,有效应对台风“烟花”等极端气候,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席佳丽 凌青)

编辑:王锡斐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