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国家发改委最近印发通知,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明确公共领域17项建设任务。系列报道《探路县城城镇化》第三篇:如何以产兴城?

  产业是城市发展最大推动力

  从绝大多数城市的城镇化历程看,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最大推动力。由于大城市辐射带动以及产业转移加速,我国一些区位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县城近年来产业集聚区成长壮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县城在招商引资发展平台经济方面有明显优势。

  “县城现在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像园区建设方面,有一些县甚至有国家级的园区,园区的平台也在提高,空间也在扩大。再者就是环境的容量还是比较大,承载的产业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宽一些。”陈耀说。

  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也提出,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在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县城产业集聚区内,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智能标准厂房、便企政务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

  县城产业定位多样化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发展条件和阶段差别较大,以园区经济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并不适合所有县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研究员马庆斌认为,很多县城的产业定位应该是城乡要素枢纽。

  “比如边境地区,或者农业地区,甚至生态保护区、牧区、农牧区,这些县更多还是要发挥城乡结合部作用,对农村、周边的城镇起到商品、物流以及其他一些公共服务方面的枢纽作用、综合配套作用,包括管理的作用。”马庆斌说。

  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农贸市场水平。总体来看,县城产业发展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因地制宜。

  尽全力补齐人才短板

  对于县城产业发展中的最大困难,陈耀等多位专家指出是人才短板。近年来,县城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回流明显,但创新型、管理型人才缺口较大。

  “现在高学历人才到县城这一级的比例还是非常小,硕士、博士一般都很少,有些基本上没有。优秀人才一般都是县里面自己培养起来的,也会被市里、省里挖走,所以县城人才是非常短缺的。”陈耀说。

  马庆斌认为,需要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使县城留住人才。他举例:“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去一个中部的县城调研,他们高薪聘请了一位医生到他们县医院里面来,但是干了半年医生就辞职了。管理的理念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病人还是都跑到大城市去了,他的手术量跟不上,技术会退化得很快。也就是说需要考虑卫生体制上怎么分疗诊治,怎么样让更多的病人愿意在县城而不是跑到大城市去治病。”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此外,县城还要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营商环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马庆斌说:“我去全国很多地方调研,只要发展快的地方,都是管理机制比较活的地方,或者说放管服改革比较好的地方。再者就是县城也要讲营商环境,也要讲法治化管理,也就是政府和企业之间能不能更好地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更好地处理关系。”